输得起,才能赢得到

标签:
情感弱者的态度强者的共性生活态度 |
http://s11/mw690/005MSEHlzy7bQw5I5VU8a&690
“要强”是强者的共性,但输不起绝对是弱者的态度。
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恨死现在这份工作了,一直想换个工作,但会不会到还不如现在这份啊?”
也有人说,“和恋人在一起有些日子了,不是很满意,你说我应该分手去找个更好的人吗,万一遇到更不好的怎么办呀?”
……
诸如此类问题,即便用力去回答,很久之后依旧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大多数人五年之后的生活没有丝毫变化,做恨死了的工作,和不爱的人结婚,诗和远方都成了别人的。
到头来才幡然醒悟,人生哪有那么多需要担忧的“万一”。
怕输的从前,却给了你输掉的今天。
五年前的人生,没有钱没有“输了就输了”的霸气,这几年吃过苦受过累独自消化过委屈,从学会“如何赢”,到学会“习惯输”。
我输掉过工作,输掉了青春,输掉很多好机会,还有十万分的期待,一度把自己输到社会的底层,输回失败者的状态……
即便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也从未有过逃避的消极想法:工作丢了就再找一份,爱错了就重新开始,写的字无人看那就默默坚持……
我不再是那个输不起的小女孩,我长大了,在输的状态里保留赢的信念,大胆去尝试人生,输就输了,只要心怀信念且坚持够久,我相信自己就能把输掉的东西一点点赢回来。
从踏上远行这条路起,我也遇见很多同路人,二十几岁独自去远方闯荡的年轻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一无所有,且前途渺茫。
可我开始在远行的人群中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人与人的生活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无需很久,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看到一种人陷于困境停滞不前,怀抱着“万一”的忧虑紧紧不放,而另一种人已经跳出了窘境,正在致力于新的生活。
如果去看一看两种人的生活态度,不难发现,前一种人往往顾虑重重万事谨慎。后一种人敢输敢赢,也跌跤,但马上爬起,再一身活力地迎上去。
几年前两个以厨师为梦想的男孩子,一个还在抱怨着那份当年欲辞未辞的工作,一个已经成为了高级餐厅的大厨。
认识他们的时候,我们均走在梦想的路上,一个万分纠结地问我,“我这份工作稳定薪水高,万一辞职去做厨师失败了可怎么办呀?”
一个则爽快地辞掉工作去餐厅洗碗,对我说,“哈哈,等着我从洗碗工成为神厨的那一天!”
从前常以为那些如今看起来生活平顺事业有为的人一直走运。
后来才发现很多人第一步就输的极惨。
大卫·芬奇导演电影处女作《异形3》时连自己都无法接纳成品,影片备受争议且相当糟糕。
李安在成为声名显赫的导演前,输掉了自己七年的时光,那七年里他碌碌无为,靠妻子一个人养家糊口。
最近读余华的《兄弟》,感叹其中李光头从一无所有到坐拥金山的故事。
他的人生从贫穷中来,又几度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人性中有不被称道的无赖成份,可我最佩服他每一次失败后却能保持着“我会赢”的体面。
生活处处是哲学,愈来愈发觉,“万一……”与“那又有什么关系!”不仅是两种心态,或许也会把你带到两种不同的人生。
年轻时最好的事是有梦想,最坏的事是有梦想但又极怕输。
输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摔倒了就站起来,继续走,一直走到赢的那一刻。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前一篇:为什么坏坏的男生招女生喜欢?
后一篇:平淡的日子为什么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