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危机: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or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生活
标签:
生命危机阿奈特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马斯洛渔夫与魔鬼 |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用一瓶瓶的酒将自己灌醉。某一天,她又喝了个烂醉,蹲在巷口吐得一地都是。突然,她听到一阵脚步声,抬头望去,一群人在晨光中跑步。“原来,又是新的一天了!”女孩叹息一声,“而我还停留在昨夜。”
自当初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已经过去悠悠数年。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我的耳畔总是回想起女孩的话语:“而我还停留在昨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在年龄的夹缝层中,将立未立,又不得不尴尬地面对种种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问题——“我是谁?”“我能够做些什么?”“我想度过怎样的一生?”这些问题对个人意志发出了强烈的挑战。
当喧嚣的白日来临,未被回答的问题依然高悬在头顶,如一柄达摩克利特之剑,拷问着个体存在之意义。
吟游诗人会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而社会心理学家却另有一套命名的方式,阿奈特将18岁到20多岁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称之为“成人初显期”,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任务已经不再适用,完成学业、离开父母、经济独立等严格按照章程表行事的计划被一再打乱。
宅文化、创业文化也愈加盛行,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三十而立的门槛、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他们既未成家,也未立业,仍然在探索自己都未来。
“我害怕那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年轻的心向世界发出呼唤。然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生活,同样令人焦灼。
阿奈特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一些终身的承诺也要定下,他们将:
1. 想要弄清楚自我存在的意义。
2. 面临自我的不稳定性,尝试转换专业、职业等。
3. 没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关于生命的正确答案。
4. 就像“三明治人”一样,体验着夹生的感觉。
5. 探索自我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伴随年龄的增长将呈现出日益萎缩的趋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自我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等都需要依靠时间的检验。
悲观的朋友们在持久的拉锯战中常会陷入低迷的状态之中,借助熬夜、买醉来缓解焦虑感。
而另一些人将依靠自己,做出重要的选择,坚强的生活下去。
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成熟自我的8条途径:
1. 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2. 选择hard模式,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退缩性的选择。
3. 倾听内心的呼唤,肯定自我、显露自我。
4. 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5. 培养自己的志趣与爱好。
6. 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7. 创造条件,了解自己的潜能,使高峰体验出现。
8. 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还记得《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吗?魔鬼在一只瓶子里住了四百年,终有一天,一个渔人打开了它的瓶子,而魔鬼却因为太迟而动怒。
渔人悠悠笑道:“你是怎么进入这只狭窄的瓶中?”
曾经,我也在确认自我的途中迷失,就像那只心境恶劣的魔鬼,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探索的路上,勇者先行。一次多勇敢一点点,直至能够拥抱新鲜的事物,投入其中,向未知致敬。”
这一番话,或许也可作为“成长”乃至“成熟”的要义。而我终于能够想象自己是那位渔人,笑眯眯地指向莽莽天地,“嘿,你是怎么让自己受困在一只小小的瓶中?”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前一篇:笑一笑,十年少:郭德纲50金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