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吃不胖以及喝凉水都胖的原因

标签:
健康狂吃不胖的原因喝凉水都胖的原因如何治疗过劳肥喝水真的越多越好吗 |
女人永恒不变的两大话题:“没衣服穿了!”和“我要减肥!”
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有些人却是喝凉水都胖,难道是传说中的人品问题吗?
如何治疗“过劳肥”?
补中益气丸
参苓白术丸
五苓散
不得不再谈一下该如何喝水,因为很多人其实不是胖,而是水肿
喝水多有什么危害?
水喝进人体,通过脾脏运化,先由脾脏供给给肌肉。脾主肌肉就是这个意思。水喝多了代谢不掉,会囤积在肌肉里。所以喝水多的人往往身体沉
重、乏力、不想动。有的人上网多了,一窝一整天,上厕所甚至喝杯水都懒得动,这种情况是湿证。脾脏还会把一部分水液营养上输给肺,进入呼吸代谢。肺主皮
毛,水液代谢失衡,会发生身体浮肿、脸肿。
我们应该怎样喝水?
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有些人却是喝凉水都胖,难道是传说中的人品问题吗?
今天为你揭开其中的究极奥义。
胖有哪些类型?
金
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中早就清楚地提到了:“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
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叔和云:多食亦肌虚,此之谓也。”
这段文字里包含了几种状态和体形:
“能吃且胖”型
首先是能吃且胖型。
这种胖很明显是吃出来的,是胖而不是肥,而且常见于年纪轻、正处于发育期、胃口特好的人。
他们的胖是比较结实的,主因就是饮食过量。
这个不能算病,只需要注意控制食欲、加强运动就可以进行缓解。
“能吃且瘦”型
见过一个很秀气的女孩子,特别能吃,而且特别喜欢吃肉,牛排一次能吃两客,但是,到了晚上肯定一次腹泻光,所以她放开了吃也不会有长胖的风险。
看似是多数人都羡慕不已的状态,却有也它的烦恼所在。
因为怎么吃都不胖的人,通俗地讲就是吸收功能不好,“酒肉穿肠过”了,这就是脾气虚的问题。
脾气虚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吸收,肯定还有不能代谢或者代谢能力减弱的问题。
只不过前面提到的这个女孩年纪轻,代谢问题因为年轻、生命力旺盛而暂时不明显。
到40岁以后,整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脾气虚导致的代谢无能的问题就会加重,那个时候的她,很可能就成了一个大胖子。
另一种“能吃且瘦”型
还有一种“能吃且瘦型”,类似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虚性亢奋的结果,对此,中医归结为“胃火盛”。
这种人不仅总是饿,还很容易渴,他们的瘦比起大吃牛排的女孩子来说,要明显地呈现出病态,人会显得很憔悴,皮肤也缺少水分,是需要马上治疗的。
“少食而肥”型
另外,还有一种是李东垣说的“少食而肥”型,就是我们说的“喝凉水都长肉”的那种人。
这种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肌肉无力。
所谓“肥而四肢不举”,就是虽然胖,但多的是脂肪,所以运动起来仍旧无力,他们的脾虚和肥胖都是过劳所致。
这种过劳主要是因为心力交瘁,是思虑过劳。
中医五行中,火生土,而火对应的是心,土对应的是脾。
心被消耗太过,自然无力生土,脾气随之虚弱。
脾气虚、代谢能力弱,脂肪之类应该消耗出去的“脏东西”就要停在身体里,李东垣称其为“邪气盛”。
这种停留在人体内的“脏东西”,中医叫“痰湿”,所以吃得少但也胖的人,一般体内都有痰湿,需要通过补脾祛除痰湿的办法来减肥。
过劳肥不能靠粗暴减肥来处理
这种脾气虚导致的“过劳肥”,是当今最常见的。
而往往这样的人,减肥总是不成功,因为“脾气虚”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节食、腹泻来改善。
节食和腹泻甚至还会加重脾气虚的症状,所以他们的减肥总是刚开始有效,很快效果就不明显了,或者体重很容易又反弹回来。
毕竟我们要消除脾气虚这一导致过劳肥的根本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如何治疗“过劳肥”?
只要你弄清了肥胖最终是不是因为脾气虚引起的,你在减肥的时候,还是可以求助于很多药物的。
只是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上都没有标明“减肥”这个功效,但是它们能从根本上改善脾气虚的症状,减肥就成了这些经典方剂的意外收获了。
补中益气丸
它是写《脾胃论》的李东垣创制的。
这是一种可以长期吃的补脾药,它的减肥效果是随着脾气的强健而实现的,表面上是在减肥,实际上是在修补过劳给身体造成的影响。
所以你用“补中益气丸”来减肥的话,肯定不是速效,但一旦起效,就不用担心反弹问题。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主要成分:黄芪(炙)、甘草(炙)、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参苓白术丸
它是宋代就有记载的一张名方,作用比“补中益气丸”要和缓,更适合于脾气虚,尤其是因为脾气虚而浑身有些浮肿、虚胖的人,可以长期服用。
功能主治:补脾。
用于长年腹泻、大便不成形。因脾气虚而浑身浮肿、虚胖。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干草(炙)
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不仅适合脾虚的人用来减肥,同时还可以使面容、身体变得更加紧致。
功能主治: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不得不再谈一下该如何喝水,因为很多人其实不是胖,而是水肿
随
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全盘西化。疾病增多的同时,人类的健康出现了问题。我们除了反思环境问题的同时,也要反思,隔着人种和地域的差
异,西方的生活习惯真的适合东方人吗?我们的养生已经有了几千年的经验,所以更需要用中国古老的观念看待西方的养生方法和生活习惯。
喝水真的越多越好吗?
人体是一个系统,当喝下去的水是人体所需要的量时,才会被吸收。人体
一旦感觉到喝水的量超过所需,立刻会屏蔽吸收水,为什么?因为一直吸收水分,人体会失衡,所以这个时候再喝水,只能囤积为湿气,囤积成淤阻,
不能吸收为水分。我们有一个经验,有时候喝水喝多了,会越喝越渴。这种情况出现,其实人体已经屏蔽吸收水了,此时人体的粘膜组织反而得不到水分的供给,产
生了越喝越渴的反应。
东方人需要每天都喝八杯水吗?
八杯水的概念现在很盛行。常规来说,东方人每天八杯水,偏多了。因为东方人的体质偏寒,西方人的体质偏热。从体征上说,西方人热情,毛发重,相对个子
也高,性情比较急躁,体味也重。东方人毛发少,皮肤细致,不像西方人皮肤粗糙,整个体质偏寒。所以,偏热偏寒的体质的差别,天地能量场所赋予的禀赋的差
别,决定了我们生活习惯的差别。水是阴性的物质,东方人喝多了会出问题的。
喝水多有什么危害?
水喝进人体,通过脾脏运化,先由脾脏供给给肌肉。脾主肌肉就是这个意思。水喝多了代谢不掉,会囤积在肌肉里。所以喝水多的人往往身体沉
重、乏力、不想动。有的人上网多了,一窝一整天,上厕所甚至喝杯水都懒得动,这种情况是湿证。脾脏还会把一部分水液营养上输给肺,进入呼吸代谢。肺主皮
毛,水液代谢失衡,会发生身体浮肿、脸肿。
很多都市女性一边喝很多水,宣称要做水女人,一边又说浮肿怎么办?去瘦脸、抽脂、动刀子。实际上她们是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里恶性循环。人体70%左右都是水份,多了少了都不好。中国人说适度为好,喝下去的水代谢不掉,就会形成湿证,东方人有湿证的很多很多。
囊肿类的疾病特别多,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子宫囊肿,各种脏器都有囊肿。这和现在盲目地认为喝水有好处,喝水越多越好是
有关系的。喝水的危害在日常多数表现为脾胃功能失调,排泄失调,包括妇科的经期的疾病。湿证对于女性经期的影响。
就算是感冒,中医很多时候诊断也和湿证有关系,所以并不是所有感冒都适用于用多喝水来解决。水是阴性的东西,当身体呈热性反应时,水是有用的,当身体呈阴性反应时,多喝水反而会加重病。
我们应该怎样喝水?
中国人讲顺应自然,顺应人体。所以喝水的最好的方式,也是要顺应。人不能太渴都不去喝水,也不能一点不渴就去喝水,还是要有轻微的渴的感觉才去喝水。太渴都不去喝水,人体就缺水了,一点不渴就去喝水,便会形成湿证。所以顺应人体的指令是最重要的。
包括顺应天时地气也有讲究。广东在南方,气温偏高,人们出汗比较多,所以广东人有喝汤的习惯,用来补充体液。湖南和四川尤其冬天阴冷潮湿,当地居民就吃辣椒
发汗,吃麻辣火锅发散湿气,所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都是符合天时地气的。可现在混乱了,全国到处流行喝汤吃火锅,其实这个也是要注意的,并不是合适的。
有了湿证怎么去解决?
最好的办法,第一是控制喝水,第二是运动。
运动是代谢身体多余水分的最好方式。同时提倡上午运动。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前一篇:金秀贤:什么才是前行的动力
后一篇:还记得喜欢到不行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