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唤醒一代人心中的记忆与感动
标签:
大圣归来江流儿田晓鹏从前的我 |
“那云霄之巅有一抹红色快速的冲破樊天,是仿佛捉不住的幻想。只好远远的望着它飞奔,却忘了自己乘风的力量。直到偶尔还会被某些巧合触动,偶尔记起曾经也会腾云驾雾。”
——题记
看了《大圣归来》,感觉是一次颠覆。
没有了传统的“唐僧”,“沙和尚”,甚至变马的白龙。而是以一个小儿和尚为主线,以一个孩子的单纯,善良,诚恳,勇敢而又独立的心来影响周围的人物,从而推动整部影片的发展。这也是整部影片的情感主线。
电影从“后齐天大圣”时代切入,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
《大圣归来》里不仅有酷大圣、萌唐僧和二货八戒,还有大魔王“混沌”、不会说话的“土地公公”,性感的女妖怪和史上最帅的一条白龙,他们都出自神怪巨著《山海经》。大反派“混沌”在《山海经》中是个极其纠结的形象:本是会唱歌的神鸟,却变身为吞天食地的巨虫,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令人亦憎亦同情,白龙逐水而居,善飞善潜,不受制于任何人
影片里赋予了人类的感情。或信任,真诚,或良善,感恩,或勇敢,坚强都丝丝入扣地贯串于影片。
这才是这部国产动漫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万物皆有情,从影片主人公的身上更是能让人看到人类身上所应该具有的珍贵品质。
齐天大圣该是怎样的?
熔石为甲,挥焰为篷,玉宇澄清万里埃。
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
看着开场那只猴子落寞地坐在峭壁上的身影,红披风飘到鼻尖上;
听到法明从河里捞起江流儿说了声“怪可怜的”,背他爬上山身后是江流远上阳光照在河面一片明晃晃;
二郎神不屑地看了一眼同样不屑地看着他的孙悟空,挥挥手化作金鹏一冲而下;
孙悟空从一片废墟中爬出抖了抖灰;
被爬到江流儿头上的女娃拍拍头喊了句“大马”。
一部酝酿8年的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重拾了几代中国人从戏剧、到连环画、小人书,再到动画片《大闹天宫》、电视剧《西游记》的少年心中那个超级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记忆。
中国人从来都不减对这只猴子喜爱的情结,孙悟空陪伴我们长大,孩子们做梦都希望自己也有七十二变,像齐天大圣一样身穿黄金甲,脚踏七色祥云。
《大圣归来》的推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英雄等候五百年,终于来了。
田晓鹏导演自己垫钱坚守八年、资金不够最后靠众筹完成的国产动画,让我看到了一只真正的中国猴子---它坐在悬崖边上沉思,披风飞扬上天入地

当我在电影院听到《十面埋伏》急促的琵琶曲,看到荧幕上秦腔、京剧里特有的曲调和动作,感受到英雄末路依旧坚持时别样的柔情
7部周星驰作品担纲的香港配乐大师黄英华此次出任音乐监制,作为“大圣迷”,他的作品不仅完美地解读了东方英雄的魅力,更兼收并蓄地用东西双方音乐元素。根据影片中各角色塑造出的性格进行创作:
因为孙悟空经历大闹天宫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从昔日战神失去法力,冷漠狂躁但难以割舍侠义情怀,到后来在一点一滴中被江流儿打动,慢慢地成为一个温暖的父亲形象,最终回归成为真正的大英雄,所以黄英华在孙悟空出场的音乐参考了西部片孤胆牛仔出场,又酷又神秘,还带着口哨儿声;此外还设计了一段男低音的吟唱,想要放大他内心的孤独和沧桑,到后期声音会越来越温暖,感情也越来越饱满。
江流儿出场的音乐黄英华用了单簧管、双簧管,因为这些明亮的声音特别童真;
“土地公公”出场用了些高音的笛子,感觉很调皮。
猪八戒因为他内心觉得自己还是天蓬元帅,但样子却是一头肥猪,所以黄英华用了一些男低音的即兴咏叹调,表达他的滑稽和无奈;
在表现大妖王混沌的时候,黄英华给他的唱段中加了一点儿日本“能剧”的元素,听起来有点儿阴森、诡异。
表现山妖出场时,本来是运用了一些中国鼓,后来都换成了日本的“太鼓”,因为考虑到太鼓本来就是用在驱鬼仪式中的。
主题曲《从前的我》,除了作为主题歌曲的名字,更是整部影片的注脚。
带你走进一段湮没千年的旅程:当高僧未曾得道、英雄法力尽失,九世轮回中的意外相逢能否改写命运
纵使妖魔依然当道、去路始终依稀,那些欢笑和泪水怎么承担
“一路向西,不能回头的不是道路而是梦想;执着奋战,坚定拯救的不只他人,还有内心” 。
当年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们,那个儿时的大英雄,齐天大圣,像一个堆满了尘埃的布偶,始终站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
《大圣归来》中,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自己。
契合了中国文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超级英雄要想拯救世界,得先拯救自己。
在大圣自我迷失过程中,遇到了对他信赖与崇拜江流儿,并帮他找回勇气和信心。
江流儿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与执着激发了大圣,让他找回最初的自己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让人脑洞大开: 原来“佛”和“魔”并不是对立的,只是人本心的两面。
齐天大圣也有落寞,但已让人热泪盈眶....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看了《大圣归来》,感觉是一次颠覆。
没有了传统的“唐僧”,“沙和尚”,甚至变马的白龙。而是以一个小儿和尚为主线,以一个孩子的单纯,善良,诚恳,勇敢而又独立的心来影响周围的人物,从而推动整部影片的发展。这也是整部影片的情感主线。
电影从“后齐天大圣”时代切入,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
《大圣归来》里不仅有酷大圣、萌唐僧和二货八戒,还有大魔王“混沌”、不会说话的“土地公公”,性感的女妖怪和史上最帅的一条白龙,他们都出自神怪巨著《山海经》。大反派“混沌”在《山海经》中是个极其纠结的形象:本是会唱歌的神鸟,却变身为吞天食地的巨虫,这个内心复杂的人物令人亦憎亦同情,白龙逐水而居,善飞善潜,不受制于任何人
影片里赋予了人类的感情。或信任,真诚,或良善,感恩,或勇敢,坚强都丝丝入扣地贯串于影片。
这才是这部国产动漫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万物皆有情,从影片主人公的身上更是能让人看到人类身上所应该具有的珍贵品质。
齐天大圣该是怎样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
看着开场那只猴子落寞地坐在峭壁上的身影,红披风飘到鼻尖上;
听到法明从河里捞起江流儿说了声“怪可怜的”,背他爬上山身后是江流远上阳光照在河面一片明晃晃;
二郎神不屑地看了一眼同样不屑地看着他的孙悟空,挥挥手化作金鹏一冲而下;
孙悟空从一片废墟中爬出抖了抖灰;
被爬到江流儿头上的女娃拍拍头喊了句“大马”。
一部酝酿8年的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重拾了几代中国人从戏剧、到连环画、小人书,再到动画片《大闹天宫》、电视剧《西游记》的少年心中那个超级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记忆。
中国人从来都不减对这只猴子喜爱的情结,孙悟空陪伴我们长大,孩子们做梦都希望自己也有七十二变,像齐天大圣一样身穿黄金甲,脚踏七色祥云。
《大圣归来》的推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英雄等候五百年,终于来了。
田晓鹏导演自己垫钱坚守八年、资金不够最后靠众筹完成的国产动画,让我看到了一只真正的中国猴子---它坐在悬崖边上沉思,披风飞扬上天入地

当我在电影院听到《十面埋伏》急促的琵琶曲,看到荧幕上秦腔、京剧里特有的曲调和动作,感受到英雄末路依旧坚持时别样的柔情
7部周星驰作品担纲的香港配乐大师黄英华此次出任音乐监制,作为“大圣迷”,他的作品不仅完美地解读了东方英雄的魅力,更兼收并蓄地用东西双方音乐元素。根据影片中各角色塑造出的性格进行创作:
因为孙悟空经历大闹天宫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从昔日战神失去法力,冷漠狂躁但难以割舍侠义情怀,到后来在一点一滴中被江流儿打动,慢慢地成为一个温暖的父亲形象,最终回归成为真正的大英雄,所以黄英华在孙悟空出场的音乐参考了西部片孤胆牛仔出场,又酷又神秘,还带着口哨儿声;此外还设计了一段男低音的吟唱,想要放大他内心的孤独和沧桑,到后期声音会越来越温暖,感情也越来越饱满。
江流儿出场的音乐黄英华用了单簧管、双簧管,因为这些明亮的声音特别童真;
“土地公公”出场用了些高音的笛子,感觉很调皮。
猪八戒因为他内心觉得自己还是天蓬元帅,但样子却是一头肥猪,所以黄英华用了一些男低音的即兴咏叹调,表达他的滑稽和无奈;
在表现大妖王混沌的时候,黄英华给他的唱段中加了一点儿日本“能剧”的元素,听起来有点儿阴森、诡异。
表现山妖出场时,本来是运用了一些中国鼓,后来都换成了日本的“太鼓”,因为考虑到太鼓本来就是用在驱鬼仪式中的。
主题曲《从前的我》,除了作为主题歌曲的名字,更是整部影片的注脚。
带你走进一段湮没千年的旅程:当高僧未曾得道、英雄法力尽失,九世轮回中的意外相逢能否改写命运
纵使妖魔依然当道、去路始终依稀,那些欢笑和泪水怎么承担
“一路向西,不能回头的不是道路而是梦想;执着奋战,坚定拯救的不只他人,还有内心” 。
当年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们,那个儿时的大英雄,齐天大圣,像一个堆满了尘埃的布偶,始终站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
《大圣归来》中,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自己。
契合了中国文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超级英雄要想拯救世界,得先拯救自己。
在大圣自我迷失过程中,遇到了对他信赖与崇拜江流儿,并帮他找回勇气和信心。
江流儿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与执着激发了大圣,让他找回最初的自己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让人脑洞大开: 原来“佛”和“魔”并不是对立的,只是人本心的两面。
齐天大圣也有落寞,但已让人热泪盈眶....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前一篇:那年花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