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间,时间

(2023-04-15 16:22:35)
身在教育界,很容易就会被“卷”到。办公室的老师们无一例外都是妈妈,不过孩子年龄不相同罢了,但指望娃出息这一方面,无论是娃三岁的、还是娃二十三岁的,妈妈的追求都是一样的。
99%的人认为:好学校,好老师,造就了好学生。所以,教育就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家长把所有积蓄拿去选个好学区房,家长不停地给孩子报班学习,送孩子进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最后,”起跑线“的战场甚至蔓延到备孕期。
有个段子说,一个家长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1500够不够?另一个家长回答,在美国是够了,在海淀不够。听着很夸张是不是?起初我也这么认为。
但身为一线教师,看到我班上的娃们下了课也不得休息,好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摁在座位上,埋头苦干,我不禁心疼且心酸。身为语文老师,我总觉得自己布置的作业不多,新学的课文,只消抄上2、30个词语罢了;学过的课文,只消做完这一课的配套练习册就行了;要是这一天是复习课,也不过是一份双面的巩固拓展题而已;即便是学生最怕的习作,也不过是一周一次,还是放在周末,可以慢慢构思慢慢写……巧了,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于是娃们皱起了眉头、在心里嘀嘀咕咕骂我们残忍、男教师是中国斯内普、女教师是名字很长我都念不全的那个老巫婆……
我自从当了妈,我带班就更仔细了,因为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诫我,你想你的孩子碰着什么样的老师,你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老师。所以我现在总边带别人的娃,边思考以后我的娃该怎么弄。每每想到这里,我是很不情愿娃以后也这么过小学生活的。
教育路上第一大坑,就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坑里人头无数,基本上99%的人都在里面陷着,大家并不认为自己在坑里,因为你放眼望过去——“大家不都这样吗?”起跑线这事儿,你一定听说过。可是,起跑线在哪?终点在哪?如何选择,如何判断输赢?古今中外,孩子的起跑线从祖宗三代就开始了,终点却都一样——生命结束。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打败谁,而是其他人跑着跑着就进了别的赛道,甚至跑丢了。破局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更重要的是,表面上看有财力、社会身份、学区房、名牌学校等资源积累的巨大差异,实际上人人平等,都有一个最稀缺最宝贵却最不当回事的资源——时间。
我自己到了30岁的年纪,才开始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在我只知道要做什么,而不知道该做成什么样、以及具体该怎么做的时候直接开干,是最不明智、最浪费时间、最不出成果的做法了。咱们学生改变不了老师布置作业的计划,那就学着改变做作业的策略,难的放在学校里做,简单的放回家里做;学校里做的,又可以把简单的题目不花时间的先全做了,难的题目边做边标好记号;这些想了几遍也想不出的难题也不必费那个时间去问和你水平差不多、甚至不如你的同学了,直奔老师那里吧;光知道读书做题,吝啬于在身体活动上花时间的做法也不明智,困顿脑胀、头晕眼花的时候进行的工作已经是低效甚至无效工作了,不如干脆运动或休息,养好了精神再战;假如平时没时间、或者也想每天早点儿休息,那么周一到周五学的都是学校里的,周末得安排每天至少两小时给自己开阔眼界……会安排自己时间,把自己活的明明白白的孩子无论如何不会学不明白的。
至于咱们做家长的,没有那么多方法和建议,只一条,丢下手机、陪好孩子,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