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越2018第八周】《康震讲王安石》读书笔记

(2018-05-06 13:15:38)
标签:

读书

摘录

分类: 朱贝妮and孙佳艳and诗越and陆

以前一直喜欢看《百家讲坛》,记得是2010年寒假时,偶然看到北师大的康震老师讲“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后来搜了一下这位老师,他曾在07年时讲过李白、杜甫等大诗人,深入浅出,颇受好评,此次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中学语文经常会提到,而且要背这八个人的具体名字。但当时除了苏轼有一点点了解,其他七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学作品等都一片空白。对这八个人我挺有兴趣,于是便一直看了下去。

2010年上半年播出韩愈、柳宗元后,2010年下半年播了欧阳修、曾巩,2011年播出王安石,2012年播出三苏。因为更喜欢看纸质版的书本,所以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三苏》都一一入手,唯独《王安石》一书迟迟不见踪影。后来在《最爱是中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也屡屡看到康震老师的身影,但这最后一本《王安石》却是没有任何消息。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此次中华书局重新结集出版了“康震书系”一个系列,终于有了《康震讲王安石》,真是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想想当初看《韩愈》时还是2010年初三的时候,如今是2018年已经大四即将毕业,时光飞逝之快令人唏嘘。


第一讲

1.  王安石的第一个不寻常:历史评价不寻常。这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古今中外,赞不绝口。第二方面:身后骂名,空前绝后。王安石的第二个不寻常:婚恋观念不寻常。王安石的第三个不寻常:生活方式不寻常。王安石的第四个不寻常:对待功利的态度不寻常。

2.  符合法律的事情不一定都符合情理,而符合情理的事情也不一定都符合道德。

 

第十讲

1.  司马光与王安石,一个是执守礼教如同生命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宽刑以仁、融情入法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是封建王朝的两张面孔,是大宋朝纲的两种表情。


第十一讲

1.  青苗法的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农业、商贸、地域、风俗、吏治等等,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实施效果。北宋经济发展地域差别甚大,富裕的地方甚至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贫困的地方依然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

2.  我们不能简单说青苗法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只能说青苗法乃至王安石的变法,是历史的必然,是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宋社会全面走向变革、走向维新的历史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青苗法在内的王安石变法的诸多举措,都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北宋这个古代封建王朝,它的经济规模、吏治水平、统筹能力、金融商贸、法律法规等等一系列与青苗法实施相关联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建设,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难保证青苗法以及王安石的变法能走向全面的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青苗法以及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确乎超越了北宋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水平。

 

第十二讲

1.  司马光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泥古不化的守旧派,他对于变与不变有自己的理解。所谓不变,主要是指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与原则,比如仁政的理念、宽以爱人的原则等等。所谓的变,主要是指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措施。比如改变权力的过度集中的状况,改革官场因循苟且、推诿怠惰的作风等等。可见司马光并不一味地反对革新、变法,只不过这种变化、革新必须在他认同的范围内。

 

第十三讲

1.北宋的体制如同一把双刃剑,固然给宋代的社会带来了稳定,但也恰恰是它的缺点,整个社会没有活力,死气沉沉。王安石要改革变法,就必须破除一些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然而改变社会体制,就是抛弃祖宗法制,就是大逆不道。


http://s11/mw690/005MsjNjzy7kftScrCaca&690

http://s9/mw690/005MsjNjzy7kftSJOJid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