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113-201716】用智慧拥抱变化·用变化彰显自主——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探索和思考
(2017-09-03 17:27: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老郭and陆小璟 |
2014年9月19日,《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这意味着上海市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正式启动。“3+3”高考模式、综合素质评价、英语一年两考等一系列新举措给高中学校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而我,则从2015年夏天开始,时隔十年之后再一次成为了一名一线的班主任,全程参与和体验了高考新政的酸甜苦辣。
一、各种无所适从
1、师资储备失衡,班主任工作出现“空窗期”
各高中学校师资配备与已在上海实施数十年的高考“3+1”模式相适应,骤然变成“3+3”,客观上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受师资储备的限制,在等级考冲刺阶段,许多地理、生物老师超负荷运转,等级考结束后语数英科目几乎霸占了整个课程表。不管任教哪门学科,原本可以全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领的班主任,都会出现一段难耐的“空窗期”……
2、对新模式陌生,班主任工作遭遇“焦虑期”
等级考六选三的模式相对应的选科组合形式有20种之多,各种组合之间的选科人数相差甚大,学校很难完全按照选课组合进行分班,传统的自然教学班无法适应高考新政。于是,原有的行政班级被打破,有的实行全员走班,有的实行部分走班。
不管何种形式,学生脱离行政班级教学的同时,也脱离了原先行政班级的常规管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并无大碍,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走班制让他们失去更多的指导和管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失控期”。
高校招生时所能看到的考生信息基本仅是高考分数,这种以“冷冰冰的分数替代活生生的人”的招生方法一直饱受质疑。“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弥补了原先仅有分数的不足。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真实地记录并反馈在七张涵盖各方面素质发展的表格,而这些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班主任去记录、提供、填写,加之此项工作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期,存在不少不确定和不合理之处,客观上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陷入“忙乱期”。
二、积极应对变化
空窗、焦虑、失控、忙乱……
应该说,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改革的必然现象。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应对,我和我的团队将改革视为机遇,以开创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心态去化解困难、迎接挑战。
1、“竖起耳”,做各方意见的听众
不可避免的,面对新高考、新举措,学生、家长和社会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各种埋怨和吐槽接踵而来,班主任首先需要做一个不急不躁、耐心细致的倾听者,更要做好政策的解读者,还要做好正向心理的引导者,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新政策、新规则的研读和学习。我所在的松江一中,学校针对班主任、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家长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解读和实操训练,最大程度上保证新高考政策实施不走样、不脱轨。
2、“眯起眼”,做抓大放小的智者
“缺点”每个人都有,正处于身心发展期的高中学生尤甚。作为教师,有的时候需要“瞪大眼睛”,帮助孩子们指出并改正“缺点”;但是更多时候需要我们“眯起眼睛”,有意忽视“缺点”甚至将“缺点”幻化作“优点”。面对新高考,面对或大或小规模的“走班”,我们如果还是秉持着旧有的管理班级、面对学生的经验,非但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3、“蹲下身”,做平等互助的友人
在今天的教育大背景下,班主任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号令者和独裁者。与学生成为朋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及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与家长成为朋友,有助于建立家校合作的桥梁,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和恐慌;与任课教师成为朋友,有助于团队合作,让“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不再是一句口号。这两年,我连续担任高三(3)班和高二(9)班的班主任,所带班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细细思量下来,这与我能够“蹲下身”,真心做好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平等互助的友人有莫大的关系。
4、“放开手”,做自主成长的导师
在高考新政下,不管是“大走班”还是“小走班”,学生自主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有所增强。作为班主任,都必须要主动“放开手”,让孩子自主成长、自我发展、自由翱翔,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针对班级情况,我提出并实施了“人人都是班级干部”、“班级干部AB制组阁”、“一帮一互助式成长”、“互补组团式学习小组”等一系列旨在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班级学生自主成长的举措。尤其是今年所带的高二(9)班,从一个本不是A层班的班级变成了公认的A层班、“学霸班”!全班40人在历次考试中有一半以上雄踞年级前一百,地理等级考A级率达到40%。同学还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前沿科学实验课程”、“辰山植物园准科学家培养项目”、“华师大科学创新培育课程”等平台,不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高三分班后,这些“学优生”分布在不同的班级,我有理由相信他们还会将优秀进行到底。
5、“静下心”,做素质评价的史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学校严格规范了从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到形成档案五个环节的评价程序,按要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这对班主任的评价和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及时宣讲和解读,需要经受住各种质疑和检验。如史官般公平公正、铁面无私、忠实记录也许是最恰当的方式吧!
6、“迈开腿”,做社会实践的行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努力将社会实践课程化、系列化、常态化、精品化。
我们相继在南京、绍兴、河南、山东、甘肃等地设立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形成“跟着课本游绍兴”、“南京爱国主义教育”、“读书·行路”等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还依托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家长资源,积极开设志愿服务岗位,形成别具特色的“1+N”志愿服务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开动脑”,做德育活动的创客
我和我的班主任团队以“高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实践课题的研究为抓手,挖掘和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动脑筋”,努力做德育主题活动的“创客”。
三年来,我们开发和实施了“祝福高考系列创意秀”、“校园柚子采摘节”、“徒步溯浦江之源18岁成人仪式”、“播种希望时间胶囊”、“一中新体验欢乐大闯关”、“高三学科社会实践”、“兰亭江畔临兰亭”等一系列的创意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以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形式活泼、创意独特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得到全国各地德育同行的认可和效仿,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也将我校德育主题活动纳入市级育德能力课程开发项目。
三、变化后的思考
1、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改变(被动改变只能委曲求全,主动改变方能游刃有余、永远站在制高点)
2、要努力做一名“懒惰”的班主任(许多时候,班主任出于“好心”,帮助孩子做了很多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殊不知好心做了坏事,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这样的勤快不要也罢!)
3、要勇于做一名“示弱”的班主任(很多时候,我们班主任都在扮演着“救世主”和“钢铁侠”的角色,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样的“强势”也许就是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适当示弱才是大智慧)
4、“大巧”必有“拙力”做支撑(任何先进的理念和高超的艺术其实都需要老老实实地去实施和操作,笨办法才是高效能的基石和保障)
5、打通培优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我区屡创新高的本科率,但是名校率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各校都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如何能主动对接名校?如何更好地利用松江大学城的优势?也许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6、改变是形成特色、提升自我的机遇(作为一线班主任,个人浅见认为任何一次改革都是我们形成个人带班特色,提升自我能力的绝佳机遇,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共同经历着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高考在变,形势在变,班主任工作不得不变。与其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用班主任的智慧和艺术去接纳改变,去拥抱改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