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一本“奇书”——《给莉莉的信》,说它是“奇书”,一点儿也不夸张。这本书是有英国作家艾伦·麦克法兰著。讲述的是他的外孙女给艾伦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他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
这里的问题非常有深度,如:上帝是谁?教育可以毁掉知识吗?为什么世界上有不平等?我们的数字世界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从这本书里,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观念被重新梳理了一遍。
莉莉是《给莉莉的信》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一从青少年到成年人一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只是或大或小。但是肯定对交往及相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在为什么和家人总难相处一节中,艾伦·麦克法兰谈到:“爱,源于自我牺牲和宽容,源于我们不怀抱过高的期望,
源于我们不在子女身上修复自己的失败和不足。 至于子女一方呢,爱有赖于他们理解年事渐高是怎么回事, 理解年迈带来的孤独 感。
”这种对家庭成员相处原则的阐释完全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的基础上的。
与此相关,在谈到友谊时,艾伦·麦克法兰说到:“友谊的精粹是平等。 友谊绝对不可以变成不平等的权力和馈赠,因为不平等是庇护关系的本质。
一旦如此,友谊便遭到摧毁。
此外,相互喜欢、怀有共同兴趣、能分享感情和思想,也是友谊的根本”。更为重要的是,艾伦·麦克法兰谈到了如何尊重他人,
这是认识自己、处理好“关系”的重要途径。 “社会空间围绕个人运转,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个人主义自我观的核心。
在大多数社会,攫取权力的主要手段是践踏弱小者的社会空间, 也就是强迫别人放弃自的时间、
空间和欲望以适应我们??真正的礼貌与此形同冰炭,它尊重个人的社会空间,在表示关心的同时保持一定距离”。这一部分,对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我,看完之后更是感触很深。
松江四中 孟一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