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郭2015第二十二周】“德育”概念的由来——读黄向阳《德育原理》有得二

(2015-06-28 23:38:16)
标签:

读书

教育

分类: 老郭and陆小璟

      仅从读书笔记这件事情看来,人的惰性之力量是非常大的。

上周适逢端午,白丁读书圈暂停一周上传笔记。当时确实轻松了不少,而且还暗下决心这周要好好读书、认真笔记。倏地一下,又到该上传读书笔记的最后期限了,才发觉自己内心竟然开始抵触和逃避了。百般不情愿中,来到白丁博客上才发现诗越、三耕、小陆、梁梁、汀汀的笔记都已上传,微信@秘书长知晓伊正在写!!

      叹了口气,原来这就是守(被)望(逼)相(无)助(奈)啊!

      上次将《德育原理》的第一章《德育即道德教育》的开篇看了一下,本周继续精读。

      古人并无德育的概念,更未使用“德育”这个名称。“德育”乃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但究竟由谁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至今是个谜。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moralische  Erziehung(意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或者“practische  Erziehung(意为实践教育)”。看来,康德时期德育是与活动、实践紧密联系在一切的。联想到我所从事的德育工作,确实实践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算是找到源头了。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似乎也使用过“德育(道德教育)”一词,这也表明西方社会在18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概念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是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我想这也很难清流溯源了。英国学者斯宾塞在其著作《教育论》(1860年)中,首次将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德育(moral education)”、“体育(physical education)”。自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界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术语。

      “德育”这个词语在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个词语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并称;1912年,蔡元培撰文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在蔡先生的影响下,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为辅,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也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教育局通用的术语。

      看完这几段文字,我已经真的困得不行了!!

      聊作完成任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