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2023-04-21 16:25:25)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常常涌气不行的焦虑。前两天去参加心理热线志愿者培训,看到满座的前辈大咖,猛地冒出嫌弃自己不自量力的后悔,当时怎么就头脑一热地报了说实话,当时报名的时候,也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的,想着自己虽有一份志愿服务的心,但专业不够,可能不会被录用,而今真的被录用了后,只能埋怨自己不够努力。
想想自己这一年的状态,竟有些吃老本的意思——很久没有坚持学习了。很多时候是一时兴起,去看一看,学一学,过了那股好奇的劲儿,也就搁置一边,还安慰自己说,反正也用不到,反正也不一定会用到。却忘了“功不唐捐”,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很久以前以为无用而弃置一旁的东西,忽然就派上用场了,在这时,再读一遍这四个字,会别有一番欣慰。当然,有时候你以为做了无用功,哪怕是精心准备去完成一个任务,结果因为某些哭笑不得的意外,某些没法说理去的“不可抗力”,你的努力不再有回报,但或许过了很久,它还是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于你。有个朋友曾分享过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一书里说的:人有两大宿命的悲剧——宇宙无穷而生命有限,理想无尽而人生有时。这颇有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味道,但与庄周不同的是,他随后勉励我们,正因人生有限得紧,所以要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创造性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获取长久的意义——大概是这个意思。毕业这些年,我老是会在钻牛角尖时想起这句话。虽然资质平平,某些方面还不得不说驽钝,但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警惕着尽量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前段时间读到《文心雕龙》里的两句话:器分有限,智用无涯。刘勰很赞赏庄子的适己而已,主张从容为文。对我来说,每每日拱一卒尚无进步之地时,或有幸见识大牛,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免自惭形秽时,便也常常拿庄子的各顺其性来宽慰自己:鼹鼠饮水何必非要学大象豪饮?自己感觉饱腹即可,否则不免如拉封丹笔下那只鼓气与牛比大的青蛙,最后膨胀腹裂方才罢休。正如儿时母亲常劝的那样,命中只有几颗米,走到天边不满升。但是即使不满升,也还得往前走啊,因为前面总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也许老翁和小女孩对前面有什么各有不同认识,但只有自己走去才知道究竟如何。况且如果是力所能及地去创造,而不是机械重复,今日之我能见昨日之我非是,不亦快哉?
前一篇:再读《做有温度的教育》
后一篇:《教育的细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