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曲
(2022-10-22 19:05:45)
“老师,我想说......”一支小手略显着急地伸到我眼前。
“等一下,我们把这位同学的分享听完好吗?”我转头小声对她说。她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
站着的同学刚一分享完,她又举起手:“老师,我有一个想说的!”
“好,那请你说。”我微笑着请她起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而我并没有来得及反应这片难得的安静突然产生的缘由,就因随之而来的疾风骤雨而愣在原地。
“xx我想问你,你家住在海边吗?你管那么宽......我......关你.......啊!你......”一顿劈头盖脸的歇斯底里,一张涨红的脸不停地跳动,她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响,双手也伴着一声声喊叫或指着某个同学,或不停地拍打着桌面。同学们齐刷刷地看着她,没有人阻止,没有人议论,甚至连那个被她指责的同学是谁,都没有给予询问或关注。只是看着她,看着她尽情的爆发。
我没有听清她到底在指责什么,静静地站在她身旁,尽量冷静地听她说完,不可否认的是,我甚至担心她冲向哪位同学,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我已经做好了随时拦截的准备。时间大概过去一两分钟吧,只觉得等了很久,她似乎说完了,停了下来。我赶紧问道:“好点了吗?”“没有!”她短暂地停了几秒钟,又继续开口大声吼道。这时,渐渐有同学小声地“劝”道:“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可她根本听不见,我竖起手指放在嘴边,提醒孩子们不要发出声音。我们继续静静地听她持续几近疯狂的输出。又过了一会儿,她慢慢停下来:“我再说下去,我都要高血压了!我要去医院吃药了!”她在自言自语中平静了许多。“现在好些了吗?可以坐下来了吗?”我问道。“可以。”我用手轻轻上下拍了拍,示意她坐下。其他同学似乎也放松下来,回到原先的上课状态。
这节是六年级心理课,学习的主题是“做情绪的主人”。我和同学们分享了“野马结局”,分享了“情绪ABC理论”,教他们学习尝试改变B从而改变结果C。然后我请同学们起来分享自己处理情绪的小方法,这个小插曲便是在这时发生的。原本轻松、时不时想起孩子们笑声的课堂在这场暴风雨后,看似恢复了原先的“平静”,但我知道,我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原先的课堂。
“谢谢这位同学的分享。”我向讲台走去,“接下来,请大家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你的乐器。选好后,将自己的眼睛蒙上。请两边的同学关一下灯和窗户,拉下窗帘。”孩子们窃窃私语,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只是照做。我走到电脑前,打开U盘里的音乐:“请同学跟着音乐,动起你手中的乐器吧!”随着音乐想起,孩子们有的用书拍打着桌面,有的用笔敲击,有的用弹簧笔不停地上下弹动,还有尺子、双手......教室里伴着音乐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音浪,或高或低,或越来越响,杂乱而又震耳欲聋;或持续绵延,仿佛要顶破耳膜;或放肆或放纵......整整六分钟的宣泄结束,我又给放了一首卡农,在音乐声中,教室渐渐冷却下来,下课铃声也想起来了,
音乐结束后,同学们睁开蒙住的双眼,有的孩子忍不住呼出:“真爽。”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悄悄问了那个女生的名字。听到她的名字时,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她!然后,我又悄悄地叫走被“指责”的男生。走廊上,他带着口罩,还没等我说话,便紧张地想要解释:“我就是......”我轻轻摸摸他的头,摘下他戴了一节课的口罩,微笑着说:“不用跟曹老师解释。不管xxx说了什么,并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看法或者评价。也许,XXX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她的情绪在这节课找到了宣泄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帮助到她,就为她提供这样一个出口吧。”他点点头“嗯”了一声,然后在一群围观的同学的簇拥下离开了。
我不知道自己今天的做法对不对,但今天发生的意外让我猛然意识到,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心理老师,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