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社会化

(2022-04-23 16:47:59)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由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作社会化。

 教育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教育这个途径,与社会相互作用,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能够履行自己角色责任的社会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观念的社会化。观念是人在社会中对与之相关的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以及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人的观念的形成首先依赖他人的示范,进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做到知情意行的系统化。因此,模仿是人观念形成的第一步。教育在人的观念形成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教育会按照所处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人们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观念培养,从而形成相应的时代文化。第二,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人的能力是建立在智力基础上的一种支持人行动的心理能量。人的能力发展也离不开教育的引导和规范。第三,教育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人的职业是人的实践能力的体现,人们通过这一实践技能展示自己,从而获得社会身份和地位。总而言之,教育社会化的实质就是当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形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个性的公共人。

自从有了人类,便形成了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的形成,便产生了教育。人类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也是教育社会化的过程。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各阶段,教育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二、教育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人才需要。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水平极度落后,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经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的人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并形成了不成熟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流文化观念,教育开始为政治服务,生产贵族政治人,注重军事训练和宗教教育,旨在培养能射善战的奴隶主贵族的武士。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突出,并形成了成熟的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教育价值取向也发生重大变化,君主之利代替了社会性。教育目标变成为统治阶级培养各类人才。此时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主外,乐修内。乐是艺术教育,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旨在发展个人的修养。礼的内容极广,包括政治、伦理、道德、礼仪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的是人的国家意识。然而,在封建社会,无论是提高个人修养还是培养国家意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统治者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并成功地发展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期,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深,发展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也转变为为人民服务,因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2]。进入改革开放后,三个有利于成为国家制定政策和衡量工作水平的最高标准,我国社会形成了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教育越来越关注人民群众的价值。21世纪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的不成熟到现代化的成熟的过程,社会生产和社会意识都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教育也随之不断社会化。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追求也由小众教育发展为具有普适性的大众教育,有了更张发展且富有时代气息。

        关于教育社会化的论争,代表观点有两种,即调和的功能论和分化的冲突论。教育功能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具有整体性,它是由功能不一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他们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存在。而教育最基本功能是社会化。教育系统能通过反映社会需求的教育内容的传授去迎合、适应社会大系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与此相悖的是,在功能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冲突论则强调差异性。社会成员之间会因为其所处的文化条件、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而形成存在利益冲突的身份团体,这些团体内的冲突对学校教育理念有着巨大影响,导致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甚至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