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
(2024-11-26 10:22:26)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
曾宪荣
除隐患要快
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是故,小心是避免大错之道。兵贵神速,除隐患亦是如此。是故,查隐患要细心。除隐患要快。
防隐患者明,除隐患者智。当我们面对着隐患,不可迟缓,不可无所谓。当我们面对着隐患,明天太久,要只争分秒。
当我们面对着隐患,要避免造成“不可收拾,前功尽弃,毁于一旦”的结局,所以除隐患要快。
人生隐患,要抓紧想办法,采取措施。安全生产隐患,要抓紧治理。总之,当某个方面有隐患时,要抓紧去处理。
小心无大错
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是故,小心是避免大错之道。
案例:一
每年夏天,都有溺水死亡的不幸事件发生。
2018年8月,一对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海边游玩时溺水,而她们的母亲就在不远处看手机。只不过一眨眼分神的工夫,就发生了悲剧。
今年7月,成都3名年轻人在三亚海边溺水,其中一名溺水者的舅舅立即下海营救,不料被海浪卷走。最终3人溺亡,仅1名女孩获救。
案例二:
父母出门做核酸3岁孩子坠楼 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
原标题:重庆一3岁男童从10楼坠落,细节披露:父母做核酸独留孩子在家
在这个世界上,危险无处不在,尤其是对于一些儿童来说,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需要监护人做好监护职责,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父母一时的疏忽大意,很可能会让孩子付出生命的代价。
2022年8月31日,重庆发生一起男童坠楼的悲剧,而这场悲剧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据媒体爆料称:2022年8月31日,重庆沙坪坝区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坠楼事故,一名3岁的男童从10楼坠落后不省人事。
从网友分享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一名女子抱着坠楼的孩子,伤心欲绝,警方也很快到达了现场,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一个3岁的孩子为何会坠楼呢?
事发后不久,关于这起事故的一些细节也被披露了出来。
据了解:事发当天,孩子和父母在家,父母见孩子熟睡之后,就出门去做核酸了。
孩子醒来后找不到父母便向窗外爬,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客观上来讲,这起悲剧的发生,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意外。
每年因为父母独自将孩子留在家而发生的坠楼事故数不胜数,很多孩子丢了性命。
可这个孩子的父母依然心存侥幸,安全意识淡薄,这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源;
另外,家住高层又有孩子,必须要加装防护网,不要等到出了事之后再去后悔,那个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现在悲剧已经发生,祈祷孩子能够转危为安,也希望其他家长引以为戒。
见到此事众多网友同样感到万分的揪心,这是所有作为父母的所见不得的事,我们感同身受。
不过与此同时,有网友进行了追责:“要不是做核酸,孩子就不会坠楼。”
这是最多的评论,也是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他们将主因归责于做核酸。
也确实,如果大人不是去做核酸,孩子醒来就不会找不到父母,也就不会坠楼,这并不是理由。
孩子才3岁,根本没有安全隐患意识,可大人不应该没有安全隐患意识,他们应该知道不能单独将孩子放在家里。
、有同样持此观点的网友说:“就算要去做核酸也可以轮流去,怎么可以让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
也许他们根本没有这种安全隐患意识,也许是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孩子不会醒来。
当然这都是事后的话了,谁都无法预料意外会何时来临。假如孩子睡觉没醒来,也就不会发生意外;假如孩子没有爬窗,坠楼事故也不会发生;假如窗户上装了防盗窗……所有的“假如”都是假如。
事情已经发生,我们也就不要再多责怪,可是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安全隐患意识。
有些隐患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应该提前排除的。
就比如此事当中,无论怎样都不应该独自留孩子在家,毕竟孩子才3岁。
其实这样的意外每年都不少见,孩子溺水,孩子坠楼、孩子出交通事故、孩子烫伤烧伤,此类事件常常发生,希望作为家长的一定要上心,也不要心存侥幸。
另外,也希望每个家庭与学校能够教导孩子更多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这比文化课来得更重要,希望此类事情不要再发生。
如今,我们已经成为职场的主旋律,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企业。整个家庭。我们工作的每个步骤和环节是关乎整个企业安全、关乎整个家庭。铁的制度,需要铁的执行纪律,在对违章处理的背后,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关爱。体现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关爱。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违章则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危险无处不在,而有些需要格外重视。
1、带尖或锐利的物品。比如刀、剪子、叉子、筷子、剃须刀、笔、树枝、棍子、玻璃、瓷碗等。
2、跟火和热量有关的物品。比如厨房就是极其危险的地方。燃气、火、热水、滚烫的食物、烧热的锅、热水袋、暖水壶等等。
3、跟水有关的。不仅江河湖海是危险的,公共游泳池、温泉,乃至浴盆、马桶、脸盆对孩子都可能是致命的。
4、跟电有关的。特别是高压线、电线杆、插座、电器、电熨斗和正在充电中的物品。
5、跟缝隙有关的。特别是门、窗、栏杆、墙缝等,这些不仅仅指建筑物内的,还包括在车上的。
6、跟重物有关的。比如柜子、货架、吊塔、钢琴的盖子等一切可以砸伤孩子的物品。
7、跟高度有关的。比如没有护栏的窗户、楼顶、农村晒东西的房顶或平台、亦或者是高低床。
8、跟绳子有关的。比如长命锁、项链、带抽绳的帽子、风筝线等一切可以勒住孩子脖子等要害部位的绳状物。
9、细小易呛进气管的物品。比如花生、瓜子、豆子、纽扣、串珠、果冻等。
10、危害巨大却容易误食的东西。比如药品、农药、化妆品、糖精、清洁剂等。
11、跟车子有关的,比如现在公路上车多,有的驾驭员驾驭技术差,孩子遇到过马路就往对面乱跑或者往马路对面乱冲,小孩子们过马路不能乱跑乱冲,要看左右确定安全再过去哦!叶警官说,事实上,不管车辆是多还是少,小孩子过马路都应该注意观察,确认安全才能通过,“所以,有少数小学生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在接送上学放学过马路或红灯绿灯时,家长为了偷懒图省事,站红灯绿灯较远地方,让小孩子自己单独过马路红灯绿灯,说是培养锻炼处理紧急情况能力,实际是对小孩子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笔者认为哪怕马路上车辆较少的镇区路段,家长也应该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把上学放学的小孩子护送过马路或红灯绿灯。如果家长不把上学放学的小孩子护送过马路或红灯绿灯。当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处理小孩子反映不及时,将会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所以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小孩子人生安全。
案例三:
小学生过马路被车撞飞 红绿灯只在上下学时才亮。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在乌市新华南路万国大厦门前,一名小学生过马路时被一辆商务车撞上。在路人的帮助下,肇事司机将女孩送往医院。
记者来到事发处,经营烟酒店的董女士说,车祸就发生在她的店门口,“我当时正在店里,透过玻璃门,我看到交通灯刚转绿,一个穿校服的小女孩从马路对面沿着斑马线跑过来,刚跑过马路中间的分隔柱,就被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蓝色商务车撞了,女孩被撞飞七八米远。小女孩当时可能还想爬起来,但抬了抬头就没动了。”董女士说,“司机当时估计吓懵了,一个路人冲出去抱起孩子敲他车窗他才下车,然后两个人抱着孩子打车朝自治区人民医院方向走了。”
董女士说,被撞的孩子身穿第五小学的校服,年龄不超过10岁。
案例四:
一位老爷爷带着8岁的孙子逛街买东西,并答应孩子到马路对面的摊位上给他买糖葫芦。过马路前爷爷拉着孩子的手等红绿灯,确认绿灯亮起才拉着孩子的手过斑马线,没想到才走一半,孩子看到对面摊位上的糖葫芦,直接挣脱爷爷的手就往前跑。此时反方向有一辆车刚好转弯过来,爷爷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已经被撞出了好几米,还好当时车速不快,孩子只是轻微脑震荡。
这个事件中,大人明明已经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也没有闯红灯,但是还是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是因为孩子的天性好动,在过马路的过程中万一被其他事物吸引,再加上家长一时松懈,就会导致孩子挣脱大人的手脱离家长的掌控。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孩子一旦离开大人的约束,在车流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大大增加。
那么如何过马路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呢?我认为离不开以下四点:
一、抓紧孩子的手腕而不是牵着孩子的手
牵手腕更能保证孩子在成人看护者的控制范围内,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出行方式。相比较于牵手,如果长时间牵手可能还会有手滑的现象,但是抓住孩子的手腕就能大大避免这种可能性。
二、遵守交通规则
遵守交通规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底线,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作为家长都要言传身教,遵守交通规则。
三、放慢过马路的脚步
有些家长可能看到绿灯的时间不多了,选择拉着孩子在斑马线上奔跑,这也是不安全的。一方面孩子可能因为速度快跟不上导致摔倒,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注意路况,容易发生危险。
四、避开司机盲区
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司机在视野盲区没有看到行人,导致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体型较大的货车、卡车、公交车在转弯的时候容易看不到转弯方向贴着车身的人群,一旦司机有盲区,行人也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就有可能导致悲剧发生。所以带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开司机盲区,保持安全距离。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伞,只有家长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监督孩子行为,才能够给孩子上好安全教育课,守护孩子交通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高于一切。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岂能不备加珍爱呢?注重人生安全很重要,不注重人生安全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家人不负责任,注重人生安全非常重要,一个连自己都不保护不好的人更谈得上保护家人、保护朋友、保护同事吗?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安全意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对家人负责。安全意识不过硬,干活就像在玩命!
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麻痹大意,为事故种下祸根。人生安全无小事,不可有任何麻痹大意,丝毫疏忽侥幸。时刻紧绷人生安全这根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守牢安全这条红线,切实维护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无小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觉得没问题,没事,其实这种心思很可怕。
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看似发生偶然,其实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薄弱,疏于防范。每一次触目惊心的事故,都有当事人侥幸心理下的严重违章行为。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识,如此淡薄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直接伤害了自己,更对家庭、亲人造成了伤害。
说到这儿,不得不感叹一句:孩子面临的危险实在太多了!怪不得有人讲:“宁可去上班也不愿意带孩子,因为要面临的责任实在太大,而危险却无处不在。”
危险这么多,真有点“防不胜防”的感觉。所以,事无巨细地讲解具体安全细则,不如掌握几个重要的安全要领。
1、家长需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不论在何种环境下一定要先敏锐地排查潜在的危险源,尤其是将上述所讲十一大类物品排除在外。
要领:以孩子的视角环顾四周,将你能考虑到的危险物品放置到孩子所能接触的范围之外。比如针对几个月的婴儿,你要以躺着的视角、抱着的视角、可爬行到的范围来进行观察。而针对已经可以走路的孩子,请您蹲下身体,以孩子的高度和视角去观察。
2、在带孩子时,多想一下目前的状况是不是存在多种方式解决,而哪种是最安全的。不要怕麻烦、不要追求完美,不要存侥幸心理、一切以安全第一。
比如,在孩子过马路是最危险的,在过马路时要让小孩子环顾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安装红绿灯的路段时,要教小孩子学会“一停二看三通过”的方法过马路,以孩子的视角环顾左右有无车辆来,家长要将小孩子手牵起,不能让小孩子单独一人过马马路;小孩子在商场里坐扶梯是最危险的,我们应优先选择坐直梯。如果必须坐扶梯,我们应该将孩子放至更安全的一侧。那江苏东莞的那位妈妈是不是就可能避免了一场悲剧?
再比如,衣服可以等孩子睡着以后再晾,晚了一会儿并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虽然晾衣服只是几分钟的事情,但是让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却是危险的一种方式。如果这样做,长沙那位溺水儿童是不是可以避免一次危险?
3、明确带孩子的责任人,避免责任扩散。
有时候家里几个人带孩子,大家都认为别人会看着,结果可能谁都没注意到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最后就是互相埋怨。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责任扩散现象”,举个例子:一群人在围观一场车祸,大家都认为别人已经叫了救护车,其结果可能是没有一个人打电话。
所以为了避免责任扩散,在带孩子时必须明确提出此时此刻的责任人是谁。
要领:如果多人看孩子,一定要分工明确。比如妈妈去做饭,爸爸就要负责看孩子。大家都坐在一起玩,也要明确提出来现在谁是看孩子的主力。
4、在带孩子的优先顺序上,应是父母在先,长辈在后。
因为爷爷奶奶辈儿不论从视力、脑力和体力上都不如年轻人,在很多危险事件的处理上“反应不及时”,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请父母们尽量自己带孩子。
5、家长要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孩子吞食异物 可以让孩子弯腰,并拍打其背部,让孩子用力咳嗽,尽量将异物排出。年幼的孩子,可以将其头部向下固定住,并拍打孩子背部,拍打力度可以适量加大。
孩子溺水 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孩子烫伤 可以将烫伤的肢体浸泡在干净的冷水里,浸泡或冲洗15分钟以上。如果伤口上面有衣物遮盖,需要在冷水冲洗后将衣物小心除去,然后找正规医生处理。
6、在孩子能够理解时,请一定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让孩子体验危险的伤害。比如可以将比较热的鸡蛋放到孩子手中让其体验烫的感觉,这样孩子以后就会自己注意远离烫的物品。
可以利用绘本、安全教育片、动画片等形式让孩子学习安全知识。
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让孩子加强安全意识、锻炼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
每次发生这样的悲剧事件,死亡者家属不仅痛苦,还内疚、自责,因为如果把保护措施做全一点,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生命无价,灾难无情。人生有许多不可预见之事,存在着歧途、陷阱、欺骗、盗徒、危险、以及许多其它天灾人祸。
做人当你面对有可能发生和出现的灾难、危险等,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你一定要记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免造成悲剧,甚至历史悲剧。
不凭侥幸办事是人生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是做人成事的立身和立业之本,小心无大错,大意失荆州,凡事以小心无大错为原则。
俗话:“吓死胆大的,淹死会水的”值得思考.当然,小心无大错还有其广义的意思。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经济效益,家人平安,家人和家庭才有幸福感,我们每一个人肩负着家庭的安全责任,家中亲人的期望。
小心无大错,粗心酿大祸。血的教训,警钟长鸣,时时刻刻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小心,安全第一。
如果我写的搏文对你有用,请转发点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