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演员童丹的演出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江西赣剧 |
唱腔幽雅抒情
——喜看赣剧演员童丹的专场演出
http://s11/mw690/001r9gNrgy6FdGxrggyfa&690
赣剧艺术遗产非常丰富,其中尤以弋阳腔和青阳腔最为著名。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赣剧团(院)对弋阳、青阳两腔进行了改革,并通过一些优秀剧目(包括古典名剧)的演出,更加光彩夺目,动人心弦,这种高雅艺术中的精品,曾受到党中央领导和许多专家的赞赏。然而,在这些古老声腔的变革过程中,经过潘凤霞励精琢磨的演唱,逐渐形成潘(凤霞)派艺术。现童丹演出的“夜锄”、“送衣哭城”、“幽会·还魂”都是潘派的代表剧目。
童丹是潘凤霞与童庆礽的女儿,在这赣剧艺术世家中,她得天独厚地继承了潘派艺术,可喜的是,现童丹不仅是继承,且精益求精地发展了潘派艺术,令人刮目相看。
“夜锄”,是省赣剧院于60年代根据朝鲜同名话剧《红色宣传员》改编的赣剧现代戏中的一场,剧情是以朝鲜人民在“千里马”运动中与劳动党的“青山里精神”的光辉成就为背景,塑造了一位普通农村姑娘李善子的形象,她善于言帮身教,为宣传党的方针,能做好后进人的思想工作。
童丹演的李善子温顺勤劳可爱,她从人物出发,突出的以戏曲歌舞融揉朝鲜舞蹈,载歌载舞地表现了李善子的心灵美,风格幽雅晤静,似一幅田园诗画,耐欣赏。她揉合的朝鲜舞不失赣剧原舞姿的丰彩,却更飘柔更富美感,使人从她自然的表演中,能含蓄地感受到这里异国姑娘的情调。
当善子为崔大叔代锄包工地,她力不支地仰望西坠的月亮,此刻童丹化用了一个“卧鱼”身段,表现了善子在疲惫中见到启明星闪烁在天空,心情振奋。童丹以“舞”的动态,表现李善子乐于助人的善良性格;她的静态表演也有动人之处,体质单弱的善子姑娘,抗洪水后又接连三宵为闹思想矛盾的崔大叔锄地,她太倦了。饮清泉,洗汗湿,也未驱散她的困意,她倚坐在石墩上憩息,眼迷朦,却梦呓般警惕着自己“可不能睡,要为大叔锄好这块地”。她渐渐含笑地睡着了,睡姿甜而妩媚,这是一个静态的表演,似“亮相”。戏发展此进入高潮,也感染了台下观众屏住呼吸,静悄悄地唯恐惊醒这位心地善良的好姑娘。而反衬这静态表演,又是童侠扮演的崔大叔,此时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惭愧自责地在善子周围盘旋舞唱着。
这一动一静的表演,烘托了人物各自的心态,恰到好处。这出戏的音乐在改革青阳腔的基础上,又注入朝鲜音调,童丹以她圆柔的嗓音,多彩的身段舞姿,细腻抒情地刻划了这位红色宣传员的光辉形象。
“送衣哭城”是弋阳腔<长城记>中的一场,已演了数百年。现在童丹演出的孟姜女送寒衣,未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特点,又作了一番革新,使这出经典名剧又重现异彩。在80年代初,潘凤霞演出全本<孟姜女>时,已改为委婉雅丽的青阳腔演唱,极受好评,“送衣哭城”就是此剧的精华。现童丹在唱腔上除保持潘派的风格,在唱法上由于童丹又是演唱通俗歌曲的高手,她又将通俗歌曲的唱法渗入演唱青阳腔,词字注情,又增添了柔劲,雅俗共赏,易为更多的观众接受。
这场戏,台上只有孟姜女一人,无道白,无人物感情的交流,全凭演员通过九十多句的唱腔,刻绘这位爱情坚贞的孟姜女,跋涉万里寻夫的急切心情;当得知万喜良已活埋,童丹唱的大段[滚板],用了很多上下滑音、大小颤音、装饰音润腔,以及在古筝、琵琶轻弹的节奏中唱的一段干唱,都唱得激情饱满,感情层次分明,有徐有疾,有轻有重,唱得如泣如诉,将孟姜女内心痛苦、哀怜、婉惜的心情,发掘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足见童丹演唱的艺术魅力。
童丹在这场戏中不仅是以唱取胜,因童丹是文武功底俱佳的演员,身段也优美,剧中她把为万喜良送寒衣的包袱解下捧在手,见物思情,作出向亲夫倾诉离别思情的各种有神态的身段,美也!当孟姜女发现城墙贴有宫府告示,知万喜良已活埋此处,孟姜女惊怒了,她撬开城砖,滴血寻夫骨。结合唱词,她多花样的舞甩着七尺长的水袖,满台生辉,表现孟姜女对暴政的愤怒痛彻情绪,其中两次抛甩出单袖,由于式样美力度强,有冲劲,犹如两支利箭脱弦而出,夹着雷鸣声,直崩城墙,十分传神。这组寓情于袖舞的表演,引人人胜。孟姜女万里寻夫,最终未见到万喜良,悲痛至极,童丹以180度的转体僵尸,表现了孟姜女气绝于长城脚下。这场戏,由于童丹对剧中人物理解深,又能出新的发挥戏曲表演手段,颇受欢迎。
赣剧“幽会·还魂”是凌鹤根据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原著,改译以弋阳腔演唱的<还魂记>中的一场。此剧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痴情少女杜丽娘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大胆地去爱,真挚地去爱,生死以追求美满的情缘。幽会,就是杜丽娘因恋梦中情人亡后,其幽魂来到柳梦梅书斋,与梦中情人相会。
潘凤霞主演的<还魂记>,于1959年在庐山为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献演时,就获得中央领导“美、秀、娇、甜”的称誉,是赣剧的经典名剧。原<还魂记>的演出,关于人物感情抒发和内心描写,动作性不强。现潘派传人童丹演的“幽会”,又加强了表演,她扮演杜丽娘的幽魂,身披斗篷,脚踩跷。旧时赣剧只有极少数男旦会踩跷,已失传了两代。现童丹苦练了此功,用在“幽会”的演出上,却使人感到新鲜。
童丹踩跷表现在杜丽娘的幽魂,有婷婷玉立的僵直感,她用跷功化用的“金鸡独立”的造型,及一起一屈的蹲姿,不但功夫过硬,形态也美。她踩跷走云步、蹉步、碎步等多种步法,行走自如,美不胜收。跑圆场斗蓬鼓风飘逸,却似一缕香魂,虚幻缥渺在这夜色中。当一身素自的丽娘幽魂出现在书斋,柳梦梅见画中人已到来身边,惊艳,两人相依相偎抚肩眷恋着,化用了交谊舞舞姿,也为之增色不少。
看了童丹的演出,感到她文武功底过硬,扮相美,会演人物,更称赞她对赣剧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