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教学反思
(2024-11-23 09:28:39)分类: 教学反思 |
《时、分》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时间(四)》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教材先通过例1介绍钟面上12个大格所对应的末尾是0或5的时刻,再通过例2介绍任一时刻,同时设置多种形式的练习,由末尾是0或5的时刻逐步过渡到任一时刻,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指针式钟面与数字式钟面上的时刻。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时间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A组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数字,能根据指针式和数字式钟面认、读、写几时和几时半;B组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数字,会认、读几时和几时半,能在提示下根据指针式钟面写几时和几时半;C组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数字,能在提示下找出时针和分针,能在辅助下认读几时和几时半。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第一环节复习,复习钟面的构成及半时与整时的认识,学生掌握情况不错;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本节课主要以7时5分、7时30分、7时45分为例进行讲解,通过与7时比较,分针指向了数字1,走了5个小格,分针每走1个小格是1分钟,那走5个小格就是5分钟,时针走过了7,就是7时5分;在认识7时30分,请学生观察它的分针指向了几,学生很快能说出指向了数字6,那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5个大格,1个大格是5分钟,走了6个这样的大格,也就是6个5,那就是30个小格,走了30分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时45分;第三环节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能力程度完成相应的练习;最后拓展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在授新部分学生掌握不好,教师授新也感觉比较吃力。学生对于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钟这一概念不清楚,由此让我想到我们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应该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授新,这样学生在接受新内容时也掌握的快一些。因此在课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重新梳理了教学思路,再次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