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2-10-26 12:28:41)分类: 教学反思 |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交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们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的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等于几。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一篇:教学反思
后一篇:《春季流行病预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