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2020-05-23 15:27:07)

袁家庄一日游

作者:走遍天下的峥崎

 

万荣县皇甫乡的袁家庄,位于孤山前山根下,我们选择去袁家庄游览,起因源于“柏林庙”。

袁家庄的“柏林庙”是因汉朝皇帝刘秀躲避叛军追杀,曾藏身于此而流传千古的。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讲过刘秀与柏林庙的故事。据说当年刘秀被叛军追杀,曾骑着一头骡子奔逃,当逃到柏林庙附近时,那骡子却生下了一个小骡驹,刘秀因此十分生气,当下便剥夺了骡子的生育权,从此骡子便再也不会生育了;还有刘秀在躲到柏林庙后,树上一群麻雀在不停地叫着:“叽叽啁,叽叽啁,这不是刘秀这是球!”刘秀一怒之下,便剥夺了讨厌的麻雀在柏林庙的存在权。因此,柏林庙从此便再也见不到麻雀了。

老百姓这些口头传说,无疑增加了柏林庙的神秘感,更使柏林庙名声远扬。然而,柏林庙后来据说是被日本人给烧毁了,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前几年,听说柏林庙又重建了。因此,去看看传说中的柏林庙,也成了我心中一个迫切愿望。在4月24日游览孤山景区时,我们曾开了导航,看能否顺便游览一下柏林庙?但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又来到了金顶庙。通过询问先前见过的那个住在金顶庙广场的护林员,才知看柏林庙要去袁家庄,后山是到不了的。

4月25日吃过早饭,上午九点左右,我们则开车专程去袁家庄。二十余里的路程,先是国家二级公路,后是乡镇水泥道路,开车用不了不到半小时便到了。

来到袁家庄村口,我们正打算找人询问柏林庙在哪里?只见公路旁有个很大的场子,场子靠山根的地方正在修建上山的台阶。台阶看来是用水泥石子打成不久,还露着毛嵖。台阶足有数十米宽、高。台阶的顶部是用水泥铺成的足容几百人的一个平台,平台之上还有一米多高的一个小平台。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从这种阵势来看,我不由心想,莫非这是在修建去柏林庙的道路?后来才知,这原来是正在修建的杏花节主会场。不过,柏林庙就在斜上方一个小山包之上,站在主会场平台上,便可以看见柏林掩映中露出的围墙及庙脊。

袁家庄的水白杏历史已久,远近闻名。这些年,每年一到杏花开放的季节,袁家庄都要举办杏花节,开展山村旅游。我虽早已听说,但还从未来过。这主会场就是为明年杏花节而修建的。站在主会场的水泥地板平台上远眺,对面及侧面山坡上是连成一片的杏树林,现在杏花开放早过,且白杏已有杏核般大,想象若是在杏花开放的季节,漫山遍野千树万树杏花开,雪白一片,会是何等的壮观。除此之外,

袁家庄的高高低低连成一片的屋脊;侧面山坡上一排用铝合金门窗装饰的窑洞;高高的秋千;用木头搭建的大门.....山村新貌也尽收眼底。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去柏林庙,是沿着一条山坡小路蜿蜒上行。小路始终隐藏在茂密的柏林及夹杂一些新栽的小松树中。当眼前出现用水泥石子打成的足有数十米高陡峭的台阶,台阶两边是铁管焊成的护栏。仰头而望,只见台阶顶部的大门框上挂有“柏林胜景”几个大字。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拾阶而上,进入大门,只见是个五、六分大的院子,四周有用新砖砌成的院墙。院内杂草丛生,庙房前有个水泥面的一米多高的圆形池子,大概是供烧表纸用的吧?庙房为瓦房,共有四间,其中三间门悬牌匾,上写“风伯雨师庙”;最边的一间门悬牌匾,上写“关帝庙”。我此时方知,柏林庙原来是由两座庙组成,这在其它地方还从未见过,也算是大开眼界。两座庙门紧锁,可以从门缝中看到里面的泥塑神像。

略读房檐下立的一块重建柏林庙的石碑,我才知道,原柏林庙并非我先前听说的是被日本人烧毁,而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兵为防日军占据柏林庙制高点,而烧毁的。现在的柏林庙是村人于1996年集资重建,并刻有捐款、捐工人名单等。

柏林庙的建筑像普通老百姓家的房子,完全没有那种著名庙宇的巍峨庄严之感,只有院中数座横七竖八排列,年代久远残破的碑座,证明着古庙的遗迹。不知柏林庙原先就是这个样子,还是复制方由于资金问题才建成这个样子?总之,在我的心中,柏林庙现在的建筑式样及规模,是与其享有的盛名远不相符的。因此,进庙一游,我想象中的柏林庙与现实中的柏林庙落差很大。我觉得若是柏林庙原来就是这个样子便罢,若是复制方因资金问题而复制成现在这个样子,那还不如不复制。

柏林庙建在一座小山包的顶上,院内前侧、后侧都建有小门,可以站在庙后及庙前观景。站在庙后,只见山峰上是漫山遍野的柏树,郁郁葱葱,峰峦俊秀;站在庙前土台上眺望,远处的村庄屋舍、沟壑杏林尽收眼底;俯视山坡,柏树森森,一派盎然。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也不知柏林庙这块地方适合柏树生长还是怎么的,总之大多全是柏树,这大概便是柏林庙名称的由来吧?刘秀赶麻雀当然是神话了,但柏林庙四周,果真没有一只麻雀,还真是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离开主会场,沿着靠村口一边的一条小路上去,来到山崖前的窑洞院,只见五、六眼窑洞一律安装有铝合金门窗。窑洞内粉刷一新,地面用青砖铺就。院内搭有一排花架。据一位山民说,这是准备在杏花节开农家乐的。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穿过农家乐小院,靠崖建有一个照壁。照壁上镶嵌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罐口朝外的陶瓷罐,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十分富有原始色彩。场地上那个石蹍,更是把人带到过去熟悉的岁月。还有一条小路,就地取材,用鹅卵石铺就。小路边一块平地上竖着一个高高的秋千。这一切的一切,完整打造出一个富有山村风味,集娱乐、吃饭、休闲为一体的场所。由此可见,袁家庄在打造杏花节方面无疑是下了一番功夫,且日趋成熟。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经过休闲娱乐场所,我们沿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向村子。令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村口,竟见到了我小时曾经停过那个亲戚的家。那位亲戚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五、六十年过去,亲戚的家还是那个老样子。从外面看,院子里有眼土窑,大门侧的土墙倒了个豁口,用一大堆枣刺挡着。靠大门的院子里坐着个老婆。刚一看见这个家,我还有些含糊,当看到不远处巷头那棵大槐树,我便确定无疑了。

袁家庄与我小时的记忆,早已今非昔比。只见巷道全部用水泥硬化。虽然还有几个土窑、土墙的旧院子,夹杂其中,但绝大多数家庭都盖起新房。

巷道里空无一人,道边半个古老的城门在沉寂中,展示着袁家庄古老的历史。村边有座新盖的舞台,进入戏场的大铁门紧锁。从铁门上的网眼望进去,只见大队部建在戏场内。村口的大路边立座石碑,好像是某人的功德碑。大路边的空地上,还有一个石碾子,营造出一种古老的生活气息。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村子的巷道是个坡。从坡上到坡下,有四、五个在一条线上的村民接泉水的小房子。不过,管子里没有水,管口下的水坑里也是干枯的。有山民告诉我们说,泉水是被上边的人接走了。要是冬天,用水量小,水坑里才会有水。我后来才发现,袁家庄泉水的源头是在村外一处山根之下。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出巷口,来到村边的一条大道上,我们好不容易才见到一个妇女过来,便问:“你们村巷里,怎么就不见人?”那妇女道:“满村只有一百多户,七百多口人。现在农忙,村里人都在地里。”妻子问:“那你们村有小卖部么?”那妇女道:“没有。以前有一个,后来人家出去打工了。现在村里买东西,一般都去镇上......”

在大道上行走不远,又碰见个五十多岁的男人。那男人知道我们是外来的,便让我们到家里喝水。我们婉拒了,从心里感到山民的淳朴。那男人还告诉我们,要吃杏,五月别来,那时的杏是商品杏。要来,就六月来。

沿村边大道,进入村里唯一的一条主巷道。主巷道两边的外房墙,都喷成银灰色,墙底部并喷绘不规则线条图案,墙上且装饰艺术图案板块。整个村子看起来十分整洁、明亮。街边有几间房子上方,喷有“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标语,可知这就是原先的村代销点。

在街边一间接泉水的房子里,我看到有人将一个小塑料桶挂在水管前接泉水。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穿过主街道,又来到村边大路上。大路边砌有一米多高的墙,墙外是杏树林,小杏已有杏核般大。

当又来到村口的主会场,时间是已下午十二点多,我忽然有一种想爬山的愿望。妻子在树下休息,我则朝一座小山走去。

这座小山包在主会场左侧,从下到上栽满了小松树。每棵小松树根部都用小石块垒一个半圆坑,以便浇水。这是个被人承包了的国家荒山绿化项目,我上到半山腰的时候,有三个五十岁左右的山民也陆续上来了。

我上午在柏林庙游览时,就看见斜对面山上有人。起初,我还以为是游客在爬山,后来才看清他们是在山上浇树。他们刚吃过午饭,这会儿便又开始劳作了。正是下午十二点多,头顶太阳火辣辣的,我问:“这么热,你们也不休息?”其中一位山民答:“他能让你休息?”

山底有个大大的土坑,用塑料布铺底,一辆大罐车从十几里之外的一个村子拉来水,放进池子里。然后用水泵通过塑料管子往山上送水。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那三个山民将一根塑料水管从下往上拉,给新栽的小松树浇水。山势陡峭,拉起来很费劲,有时需三人齐心协力才能拉动管子。山民告诉我,小松树是今年春上栽的,如果不浇水就会死掉。我在刚来时,看到满山坡栽满小松树,便有个疑惑,袁家庄既然每年举办杏花节,为何不在山坡上栽满杏树,这样气势岂不更大一些?便不由问山民:“不知栽上杏树能活么?”山民答:“能活?”我问:“哪为什么不栽杏树呢?”山民答:“若栽杏树怎么摘杏呢?像有的山上栽了杏树,每年只是收些杏核!”我一听,这才恍然大悟。

看着整个一座小山从上到下栽满了郁郁葱葱的小松树,且又一棵一棵用水浇,这要付出多大的财力与人力呀?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是很难想象国家为了绿化荒山,竟然会下这么大的力气。

我原本是想爬到小山顶的,一是阳光太强;二是山势太陡。于是,在山半腰坐了一会儿,便下来了。我边下山边不由得想,像我这样空手爬山尚如此费劲,那几个浇树的山民更何以堪?

山根下停罐车附近,有个山坡下用砖砌了个小窑洞,窑洞的门用砖封堵,封墙靠上挖了个口子。我从口子朝内看,原来是往外冒水的山泉。窑洞底有半池泉水,通过水管输送出去。我由此猜想这可能就是袁家庄用水的源头。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泉水一侧有棵千年大枣树,庞大的树冠上开满枣花,吸引来众多蜜蜂。无数只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合在一起,柔和而动听。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原创)袁家庄一日游

来到主会场,只见有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站在一棵树下,后来听妻子说,在我未下来时,她曾和男子闲聊,知道这中年男子就是承包荒山绿化的工头。近年来,这工头专门绿化荒山,已到过全国很多地方。他们是与相关部门签有合同的,要保证成活率。那中年男子见我过来,问我:“你刚才上山干啥?”我说:“上山玩,我喜欢爬山。”那中年人又问:“今年多大啦?”我正要让其猜,妻替我回答道:“六十四啦!”那中年人道:“这么热,你也不嫌热?”我道:“下次爬山,我要拣有树的山爬!”那男子道:“你还是不要爬,山上有蛇!我们的人上山都带着打蛇的工具,你要是让蛇缠住,看你还活不活?”我问:“还有蛇?”那男子道:“可不是!还有狼、老虎!”

如果说孤山有蛇、有狼,我相信,但说有老虎就让人觉得有些无稽之谈了。不过,听那男子的口气,好像很不满意我爬山的样子,我真不知我爬山到底会伤害到他什么,而让他如此来气?为此,便懒得再搭理此人了。那人见我们走到车前欲上车,又道:“开那么一辆车,也不说开辆好车!”看来,我在此人眼里,怎么看也不顺眼。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离开袁家庄。小小山村变化之大,通过此次一游,算是在我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