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2022-04-24 17:18:53)
分类: 随笔

中午一口气读完了《长安的荔枝》,只觉酣畅淋漓,萌生了无数的感慨。虽然之前没有读过马伯庸的作品,但是听闻过《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只觉得他的作品像一支停留在历史细碎之处的放大镜,把历史长河中一句零星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进行了深度聚焦,只是这次的焦点没有瞄准唐玄宗与杨贵妃,反而捕捉到了那些无限奔波、疲于奔命最后还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基层小吏——即浓缩成了本书的主人公李善德的身影,他是中国从古到今基层打工人的缩影。有意思的是刚刚中午半月谈账号推送了"疫情期间,基层承担的各项任务越发繁重,治理模式转型进度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可见基层工作于基层工作者以及千万打工人而言,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虽世殊世异,其致一也。

掩盖不住的数学特质和性格

主人公李善德开元十五年算科出身,我虽比他差了老鼻子事,但时至今日仍能感同身受,他的行事风格在我的身边人甚至我自己身上都时常出现,有种"照镜子"的赶脚。这种熟悉的气质,是同样的理工科的直线行事作风,精打细算,虽然脑子还不拉胯,但是什么问题都喜欢从数字和计算的层面去思考,淡化了人情世故,干事专一却不灵活。过去朝廷以文取士,算学及第无迁转之望,现在的我想去考公务员,申论就把我的半条命要去了,同学中不乏有已经在政府部门的,也有因为专业的原因遴选无门的,嘿,真的是其致一也。虽然不圆滑、笨拙,但真实、坚守的可爱,虽然主人公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但是当他意识到他离成功越来越近,却离曾经的坚守越来越远的时候,他即时顿悟,迷途知返,甚至不惧灾祸。这点我太有同感,循规蹈矩的人惯了,原则在心,便有些事忍不了,有些话必须说,有些东西,过不去就是过不去。书中"有些冲动苟且不了,有些心思藏不住",正是如此。

"我嫁的是他,不是长安。"

也许,当只有这个少年选择背这个姑娘下山的时候,是什么山都不重要了,二人的最终结局也因此而清晰明了了。李善德的坚守本心、不畏权贵,和那些不顾家人的大勇者不同,他才是真小怯而有大勇之人。从始至终,他没有置家庭于危难,也没有为了摆脱内心的纠葛而不顾家人,反而考虑周全,事事护妻小周全,即便在最后做最坏打算的时候,他仍旧是征求李夫人意见,她不允许,便不去违逆当权者。索性,两个真诚的人相遇的时候,真诚永远不会被浪费。一家人相互扶持去了岭南,乐得自在,也意外避开了后来的灾祸,得到了善果。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惜长作岭南人'的圆满结局。

和光同尘,好处均沾,吃独食不长久。

作为唐朝小吏,一个九品小芝麻官,他人生过半没有被提拔起来的原因也是非常明显的,他有太多人情世故、官场往来的盲区了。一味的去解决问题忽视了牵扯其中的利益群体和权贵,不懂和光同尘之道。他的性格无疑是不适合官场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能在这样的死亡任务中硬生生给扒出光亮,找出一条活路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一个具备会计、精算统筹等方面优秀素养的绝佳人才,竟然为了运送新鲜荔枝发出了"死国可乎"的感慨,真真是讽刺啊。文中出现的食物不只有荔枝,还有其他鲜果,仅荔枝的牵扯就如同浩劫,一场为贵妃的庆生活动,伴随着的是底下一群人的真实兵荒马乱。里面高明的当权者甚至不需要拨款,还能从中获利,那么钱从何来?书中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借主人公之口宣泄心中恨意,这无疑都为后面的动荡时局埋下了伏笔。

上面一根针,底下千头线。

基层打工老实人究竟何去何从,这也是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当代很多的人的困境太过相似,他可以去隐居荔枝园,我们却是想隐也隐不了了,只能通过他的故事,去窥探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听听它真实的声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事起于贵妃一句无心感慨,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自始至终,大家都围着贵妃极力兜转,眼中不及其余。至于朝廷法度,就像个蹩脚的乌兹乐班,远远的隔着一层薄纱,为这盛大的胡旋舞作者伴奏。"

从古至今,历史对这些支撑王朝运转的子民们总是残酷且不留情面的,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听话的遵从着强者制定却不屑的法则,拖着深远又沉重的步伐历经了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却难留痕迹。这样一个视角的故事不仅给枯燥的史料增添了温度,也给我们展现了过去古代"打工人"的一番格局天地,时代在发展进步,希望在这种层面上会越来越好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