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段数学特色作业的设计方案

(2014-11-25 11:53:40)
标签:

教育

分类: 深研作业设计批改评价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有效的数学常态课,不能忽视课堂作业设置这一个环节。数学教学离不开练习,数学知识的掌握最好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感悟。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应注意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富有新意,吸引学生做作业的乐趣。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作业注重了知识的模仿型演练,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的今天,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要优化数学作业,使数学作业的质和量都体现课改精神,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教师要布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型或拓展型的“特色作业”,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同时也体现了《课标》提出的“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我校在低段数学作业实施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增效减负,提升质量”的目标指导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改变原有的作业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一、设计特色作业,让学生在乐中做

新的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特色作业应该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我们可以试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作业的编导,自己设计、自己参与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温故知新。如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智慧岛”的特色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自己出试卷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出卷子的同时,自己主动复习了知识,出题的同时他们自己会深深地理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主动学习的目的。

还有在二年级“有趣的数学”特色作业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有关数学的小趣闻,使学生普遍都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现象,许多都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可以说数学无处不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以后都会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这样充满个性的数学特色作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发现、创造之余的成功喜悦。

二、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在选中做

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对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作业的设计要有坡度,在范围和数量上要有层次性、伸缩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基础练习、渐进练习、综合练习等步骤依次设计作业题目。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将作业分为基础性、渐进性和综合性。基础题旨在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渐进性部分重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综合性部分要达到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状态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信心和应用意识。

如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重在对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先回顾所学知识再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做到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如一年级学习完10以内加减法后,设计了特色作业“归纳小能手”和“智慧翘翘板”,基础部分练习让学生总结10以内的加减法,并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渐进部分练习让学生说说这个单元学习的解决问题,找到信息并解答。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层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三、设计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做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首先我们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使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把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10以内的数后,在一年级中我们设计了“我和数学朋友”的趣味作业。学生们通过开学以来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数字0—10。通过让学生与数字交朋友,发现生活中的数字,设计出自己对数字的感悟和运用。在设计的特色作业中,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感知 10 以内数的含义及应用,培养学生概括数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及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数学水平上得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再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口算占有很大的比重。口算是一种比笔算更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瞬时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计算兴趣。因此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手中的数字卡片组织趣味作业——计算、比大小、找朋友等游戏。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数字卡片做形式多样、不断翻新的口算练习。使学生乐于计算,全身心投入计算中并获得成功体验。

四、设计交流作业,让学生在说中做

低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动员家长与学生配合,进行交流互动,共同来完成。如设计的“口算小达人”、“小小数学家”等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交流互动。这样的作业孩子们特别爱做,家长们也乐于参与。交流性作业的设计能够寓教于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有效的巩固强化了数学知识,还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

总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出多元的、有效的练习是个长期需要探讨和实践的话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数学作业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