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教新闻(之一)

(2018-11-04 18:34:53)
标签:

学习感悟

分类: 周红民

余映潮教新闻(之一)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周红民

 

听过余映潮老师讲过的课,散文、小说、古文、诗词等不同体裁的课都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节奏明快,富有可操作性。读过余老的课堂教学实录,看过余老的不少课堂教学视频,深深为他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所折服。余老的课堂教学就是春天的惊雷,精深的教学内容、多彩的训练活动款款走向学生,如四月的微飔荡过平静的湖面,传送岸边盛开的鲜花的馥郁芳香;又如初秋的风吹过原野,留给劳作的人一身惬意清爽。

今年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怀着异样的心情,长途奔袭,几经周折,来到古老的牧野大地。河南省现代教师的摇篮河师大就坐落在城北一隅,在她的附属中学里再一次聆听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余老教学新闻。

余老一共教学了两节新闻课。一节是统编教材八年级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另一篇是高中教材里《短新闻两篇》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前一篇文章,是一篇新闻特写,记者着力采写了在1982年11月24日印度新德里举办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十米跳台惊人一跳,获得冠军的精彩的瞬间,并把这一场景固定下来,突出了吕伟在一点七秒的时间跨度里,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利箭般轻盈又潇洒自如的身姿,犹如美丽“飞天”飘飞的画卷。作者将这一瞬间离析、定格、放大,给所有读者带来美的震撼。读者在阅读优美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以及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后一则文章,是一篇消息。是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进程中,记者采写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瞬间的短新闻。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别了,“不列颠尼亚”》,作者没有叙写交接仪式及现场的庄严盛典,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激动欢快,而是巧妙地选择了英方撤离香港这样一个历史角度,以英国降下米字旗为线索,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中华民族举国欢庆伟大振兴的的历史大背景下,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突出了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庄严神圣权利和民族自豪感。当然,由于划分的视角不同,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特写,还可以当作事件通讯。

(一)《“飞天”凌空》篇

教学《“飞天”凌空》,余老的教学板块分为基础知识教学、背一背、品一品三个环节,即采用知识渗透、解读文意、品评赏鉴三个醒目的板块来完成课堂教学。余老从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开始,读书时,余老指出:“课文的正标题、副标题都要读。”这一个细节很重要,既是读书要求,又告诉了学生新闻的标题知识。学生的读书,余老的评价是“读的整齐、准确”,对学生的读书过程做了总评。

同时又开启了与老自己的知识渗透板块。余老本人是极为非常注重知识渗透的。在他的每一节课上,只要有利于理解文意的各种文体、文化知识,他总会在这一环节一下子向学生和盘托出,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就像一位要办婚娶大事的人家,总是在把迎娶新娘花轿的道路铺平垫稳,然后才会选定迎娶的日子,去迎娶漂亮的新娘。而不是像现代的建筑施工,一边拆迁,一边建设。停工拆迁或是等待拆迁再继续建设是常有的事。这些在余老那里,是绝对不允许的。典型的余氏教学风格,与现在流行的教学知识铺垫要求不同。一些标榜所谓的“随文学习”,如随文学习字词、随文插入文体知识,或者在文章的阅读理解环节,加入作者的有关生平内容,以“知人论世”的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些,遭到过余老的厉声痛斥:干扰学生的思维发展。

余老在指出本文的新闻特写文体之后,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语言积累和学法实践。他采用知识卡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新闻的定义、新闻特写的内涵等文体知识。又采用一句话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完成了感知文本大意的教学。他还对学生进行了有关“飞天”的文化渗透: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又给学生呈现了身姿曼妙、轻盈漂亮的飞天壁画,让学生在理性和感性上同时认知飞天的形象。

余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他的这节课同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高强度、大容量的基础知识学习训练活动。读准字音、写好字形、理解词意、积累短语,一个个学习活动有序推进,余老边讲解要点,边指导学生活动,学生读、记、用手指书写、各自记忆,多种活动综合运用。余老在指导孩子们读词语意义时,特意指出:本文使用的词语都是书面语。“翘首而望、凌空翔舞、屏息敛声”等十二个典雅优美的短语,学生一读再读,并且静心思考,联想这些词语的使用语境:“屏气敛声是静态的描写”、“翘首而望期盼之情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余老说,本文从文体上讲是特写,它采用了精彩的“瞬间描写”。余老要求学生采用“圈画组合”的学习方法,自己圈画文中的若干句子,把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瞬间美丽姿态组合成一则微文。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组合、默读,分享,余老点评,学生组合的微文把吕伟入水瞬间的画面、镜头、顺序、动静以及细节全都表现出来。同学们带着表情的激情朗读,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有对为祖国争光的吕伟姑娘的钦佩,又有调动自己的思维,尝试二次创作,完成微文“写作”的幸福自豪和欣喜。这一环节,总计用时十二分钟左右,同学们在余老的引导下,使用这种“课文集美”的方法,背诵了这样一段文采斐然的动作描写语句。

“课文集美”是余映潮老师在阅读教学诗意手法的创举之一。余老说过,课文集美是以对课文中美好语言材料进行细致组合的过程,串联师生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它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注重咀英撷华,集聚文本的精华语言材料。课文集美,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智慧,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有序的语言品析与积累活动,能让学生在审美教育、语言教育、学习技能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同步得到提升。余老采用这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通过提炼课文要点、改写缩写课文、提取课文精华语言、集聚美段美句、专项集美活动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思维训练。本节课就综合运用了提取精华语言与集聚美段美句的方式组合出精彩的微文,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开掘了阅读教学的诗意美的新篇章。

在品评鉴赏环节,余老指出这篇新闻和记叙文一样,在时间上采用了前中后的写作顺序,这样的记叙顺序,使写作思路明晰、自然。通过描写吕伟跳台入水的全过程,表现了她高超的跳水动作技巧。加上作者优美的细节描写,成为这篇作品获奖的重要原因,使作品更加耐读耐看。

学生通过阅读旁批,“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等内容,了解特写的高妙笔法。

余老使用评点、批注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手法任一种进行赏析。经过积极的思考,同学们自行在书上评点批注自己的欣赏语句,几位同学分别从观众的感受、对吕伟的动作描写,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画面描写的方式做了公开的分享,余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做了评价,并给予补充、拔高。

课堂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中,余老及时跟进,再次精细讲解,欣赏课文的精妙写法。他指出:对观众的反应,文本有印度记者的个人评价,也有游泳馆里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运用了由点到面的写法。

特写富有层次美。这主要体现在对吕伟的跳水动作描写上。

对观众的不同反应、白云、飞鸟的想象,都是侧面烘托。

吕伟站在十米高的跳台上,作者运用仰视角的观察角度,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文章开头十分美妙,运用了场景描写来写观众,定格描写来写作特写中的中心人物,从观众的期待心理和作者的想象来衬托吕伟的沉静、从容,表现她过人的心理品质和高超技术。

特写运用了典雅的四字短语,使文章文采飞扬,具有高雅美。

精妙的比喻,作者将吕伟凌空起跳比作“飞天”。一组跳水动作,连用7个比喻,有“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笔直地象轻盈的箭”的明喻,也有“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的暗喻。敦煌的飞天壁画是飘飘欲飞的仙女,文本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作者的赞叹之情,作者充溢于胸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精妙的画面描写,展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给读者以极强的感染和冲击。

文末运用印度观众的赞叹作结,这是客观性的议论,巧妙的点明主题。

余老还总结了运动竞技类文章写作规律。他说,衬托手法是写作这一类文题的必备写作方法。场景、欢呼声、掌声、赞叹声,甚至作者的想象,都可以进入写作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