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的呼应之美
(2018-09-29 16:31:54)
标签:
学习感悟情感 |
分类: 周红民 |
《秋天的怀念》的呼应之美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怀人散文。作者史铁生运用深情的笔,追忆了身患重病的母亲,尽心尽力照料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感人事件,赞颂了人间至高无上的无私母爱,表达了自己没有能够及时领悟母爱的悔恨。
平淡的语言、朴素的文字,似乎没有经过精心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珠玑。作者把对母亲深爱的悲悼、痛惜,升华为崇高、壮美的催人奋进的力量,鼓舞着人们对生活、人生的信念。文章的写法精妙,但呼应的手法增添了这种厚重的意蕴,使它超越了一般怀念文章,而成为赞颂母爱的经典和永恒。
呼应是指在文章的前后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对这种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本文中的呼应可以分为词语、语句、事件、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前后照应。
“悄悄”一词出现多次,“我”发怒的时候,砸玻璃、摔东西,母亲会悄悄的躲出去,静静地观察“我”;等到“我”情绪平稳,才会再次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央求推“我”出去走走,去看北海公园的菊花。而“我”敷衍的答应母亲明天去北海看菊花的时候,引起了母亲的极大兴奋,“高兴地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和“我”说着童年的往事,说到敏感的字眼,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前后的三处“悄悄”,表现了千结百回的母爱柔情。因为“我”“双腿瘫痪后”,人生失去方向,陷入情绪的低谷,经常靠发泄来平衡自己的情绪。面对“我”的恶劣情绪,慈爱的母亲选择了隐忍、默认、赞同,任“我”独自发泄。等“我”心情平静,母亲又希望推“我”出去走走来调节“我”的心情,增添生活的情趣、意义,改变“我”对生活的态度。
后一处的“悄悄”简直催人泪下,母亲悄悄地出去了,竟然再也没有回来。通过后文的叙述,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母亲一定是出去“吐血”了,和她以前一样,继续向心情恶劣的“我”隐瞒着她已经病入膏肓的病情。以致于这一出去,竟成了母子生离死别的永诀。母亲慈爱的形象才完全走向读者内心。母亲是在身患肝病,生命力极为脆弱的时候,甚至“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还拖着疲惫的身躯,无微不至的照料“我”的生活起居,竟然还要遭受和经历“我”的恶劣情绪的精神蹂躏。读到此处,没有一个读者不为这博大的母爱而动容落泪的。本来应该卧床休息,享受子女精心侍奉照顾的母亲,却在她生命已如枯干的油灯,熬尽了最后一丝灯油的时候,还要为子女的前行使劲照亮最后一厘米的路。
文中像这样的词语照应,还有“推”字。母亲前面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这个未了的心愿,是由妹妹“推我”来完成的。
真情从来都是付出,从来都不需要诉说,更不需要矫饰。母爱是点滴,是细微,是呵护,更是忍耐。母爱里没有华丽动听的语言,甚至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一举手一投足,就连一次皱眉、一个欢笑都能缀成伟大的乐章。母亲那浩荡的、与生命俱在的爱雕镂在弱小的生命个体里。
语句、事件的照应。本文着力通过叙说母亲打算推“我”到北海看菊花,来调节“我”的恶劣心情,鼓舞“我”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勇气。“我”暴怒时,绝望地感到生命没有希望。母亲哭着鼓励我:“好好儿活。”文末,在蓬勃旺盛的菊花展里,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懂得了母亲病危时最后没有说出的话,一定“要好好儿活”。这三处关于母亲的“好好儿活”的一脉相承的描述,就是本文另一重主题:不管经历何等恶劣的人生,在怎样污浊的环境下,人生都要尽力绽放绚丽的色彩。这是母亲对子女的人生最大愿望和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健康或者生命有瑕疵的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看花是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文章围绕看花表现母亲的慈爱、母爱的宽厚无边。文中对花的描述,最为明显。开头段母亲的央求,是为了去看菊花;母亲喜欢花,却把侍弄的花全都养死了;中间的大段落关于去看北海菊花的讨论,母亲兴奋地如一个孩童,要去看一场盛大的节日演出或是出席自己的生日宴会一般坐立不安,眉眼里全是欢笑。连语言也是絮絮叨叨,回忆我孩童时的爱好、跑跳的动作,以至于忘记了她自己的言语忌讳。母亲的幸福温馨溢于言表,这位母亲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幸福着子女的幸福,快乐着子女的快乐,何曾有过为自己而活着的独立人生要求?
对母亲的病的叙写,本文也有极好的照应。母亲一直都对“我”隐瞒着她的病。前后两次都在写“我”不知道她病重的程度。肝疼的整夜睡不着觉,这是妹妹说的;大口吐着鲜血,这是邻居看到的。而艰难的呼吸,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的隐忍、母亲的刚强、母亲为了不让儿子知道而担心的无悔的慈爱,都一一跃然纸上。母亲就是这样用她全部的生命来完成对儿子、对未成年的女儿的爱。
母亲在世时,“我”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百般发泄。“我”对自己的糟糕人生厌恶至极,甚至连苦口婆心的母爱都无暇领悟。母亲用她脆弱的生命来爱“我”,让“我”悔恨,让“我”醒悟,让“我”振作,让“我”奋起,最终也使“我”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那就是“好好儿活”。面对北海公园盛开的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菊花,那像母亲坚强的品格一样“泼泼洒洒”的生命,“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我”也最终迸发了火一般的热情去迎接自己的人生。这是文中对“我”在母亲去世后,对母爱的深深追念、悔恨,与“我”在病中恶劣情绪下对母亲的粗暴态度的呼应,也一并构成“我”在母爱的感召下,形成昂扬上进的人生主旋律的过程。
还有一处,不能不提。“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一句里,“艰难”一词既构成反复,又是照应。前一处写母亲生命垂危的关头,微弱的生命气息;后一处表达了对母亲操劳一生、煎熬一生的深深同情和钦佩,也寄寓了自己领悟深沉母爱的迟迟悔恨。
生活充满了偶然性,但人生不能总用过错为自己遭遇的不幸买单。人类浩浩荡荡的前行,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人,不是靠恨,而是要依靠爱,才能完成强者的蜕变。这些深邃的思考,是促使坚强的心灵完成自我净化、情操美好、意志顽强的助推剂。
对母爱的忏悔、讴歌,是本文的主题。对母爱的理解领悟,战胜自我的卑弱,迎接昂扬的生命,才是每一个人必须进行的人生第一要务。生命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或激越昂扬,或平缓曲折,或是充满漩涡暗流,但向前奔流的目标,是绝对不容许也不能改变的最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