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想必这两年的韩国电视同行应该会很忙,因为有大批的电视人来到中国参与综艺节目的制作。对于韩国同行来说,挣钱是必须的,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韩国本土的综艺怎么办?
于是,随着跟中国电视台的合作不断深入,也给韩国人开创了一条全新的制作思路,那就是中韩联合制作并联合播出,一石二鸟的做法,让中韩电视人实现了双赢。比如安徽卫视和韩国MBC联合制作和播出的《星动亚洲》,还比如本篇要说的深圳卫视和韩国KBS联合制作和播出的《中韩梦之队》。
《中韩梦之队》已于19日晚在深圳卫视首播,从节目名称就很容易判断出这其实是来自韩国的《出发吧梦之队》模式,而这个模式在韩国已经制作到第17个年头,也算是KBS的一档老牌综艺了。聪明的韩国人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既挣到了钱,又保证了自己这一特别版本顺利在本国电视台同步播出,两不耽误,这笔账还真是算得够精准。
那昨晚首播的这档中国版《出发吧梦之队》究竟如何呢,对于这个模式的本土化改造是否做得足够准确呢?
明星版的“城市之间”
看过韩国原版的应该都知道,《出发吧梦之队》是一档明星体育竞技的对抗型真人秀,每期节目会由常驻明星队PK一组新嘉宾明星队,而这个新嘉宾明星队包括极限自行车国家队、棒球队、陆军士官学校队等,总之都是不同身份背景的明星组合,而这也形成了每一期不一样的主题。
再看中国版的《中韩梦之队》,由于两边队伍的人员组成都是各国的艺人,所以,对于角色化和主题化体现明显就不如原版,而且从第一期的比赛项目来看,给冷眼君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不就是一档明星版的“城市之间”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07db22673fd223e2cc89cb7134fec66a.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9922434da941d1130c17bd9268c9bb9b.jpg
深圳卫视《中韩梦之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5e0aed22612ff829b2800b40f14bb5e6.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7d9ec957b328c7b3d730080bbf49037e.jpg
CCTV-5《城市之间》
大家都知道,《城市之间》是央视体育频道制作的一档基于普通群众的大型游戏节目,参赛双方为不同城市的代表,其中,也有过中外城市的跨国对抗。而《中韩梦之队》的第一期其实就像极了《城市之间》,比赛的项目也类似,只不过选手由普通群众换成了跨国明星组合。
其实这个模式的核心逻辑就是“明星运动会”,由明星组队来去完成一些竞技体育或趣味竞技的比拼。去年,冷眼君曾在万事达中心参加过时尚集团组织的一场明星运动会的活动,众多明星到场,并分成两对,在规定的场地内完成多项趣味体育的比拼。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但这其实就是一次典型的明星体育对抗真人秀的模板。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中的对抗逻辑
如果把《中韩梦之队》归为体育竞技类真人秀的范畴应该没有太大的异议,而说到这一类真人秀,国内其实也陆续播出过几档,但是命运各不一。
先说大家熟知的两档跳水真人秀,《星跳水立方》因为其专业和纯粹的特点,在各方面都超过了同类型的《中国星跳跃》。而纯粹和专业的重心其实就是放在了竞技对抗上,让整个节目在个人和战队的不断对抗挑战中推进,既有比赛的紧张感,又有真人秀节目带来的趣味与真实。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199a1f7b99f282afc350e6f8c2b06606.jpg东方卫视《报告!教练》
另外,就不得不提最近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报告教练》,这档同样定位于体育竞技真人秀的节目。冷眼君之前也评论过这档节目,之所以不好看,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不纯粹,真人秀和体育竞技的混乱剪辑,第二,不太遵循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律。
而《中韩梦之队》就相对纯粹一些,即便是去到韩国拍摄,也只是用很少的篇幅去展现场外生活的部分,而一期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放在项目的比拼上面,而且没有太多刻意的设计痕迹,只有节奏紧凑的竞技过程,对于这一点呢,《中韩梦之队》是合理的。
说到这儿,这一类真人秀的制作逻辑其实就是要抓住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即纯粹的对抗。在第一期《中韩梦之队》中就很好的抓住了原模式中的对抗赛制,且将不必要的互动和花絮压缩到最低,而这一设计逻辑跟《城市之间》也是极为相似。之所以这一类节目制作有难度,其实就是在于制作者是否能够将真人秀和体育竞技这二者之间的比例分清楚,而且如何通过比赛项目的设计激发选手内心的能量,而这方面,《中韩梦之队》做的还算不错。
本土化改造的缺失
在模式的大逻辑上来看,《中韩梦之队》应该说跟原版还是非常吻合的,各元素也体现得很准确,在剪辑上也基本按照原版的剪辑节奏和镜头设计进行操作,没有明显的问题。但是,既然是中国版,就需要通过本土化改造,让这个模式更易于被中国观众所接受。如果仅仅只是一场比赛,那就稍微单薄了,说白了,就是需要有故事化的包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39cd0112db7a925933a9cba9e1f55445.jpg深圳卫视《中韩梦之队》
而在这方面,《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算是做得非常不错的具有韩式综艺基因的真人秀节目。剧情式的故事包装,在故事背景之下的人物设定,严密的游戏规则,让整期节目看起来更像一部由明星出演的游戏电影。
而在《中韩梦之队》的第一期中,比拼的项目是户外大型游戏器械,竞技感和紧张感还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如果想让节目更加有趣味性,其实就可以尝试给整期节目扣上一个简单的故事背景,这样,就会让节目看起来更有目的性,让每一项游戏的对抗也会更加具有使命感。
中国的观众其实是不太能接受相对简单粗暴的竞技对抗的,就像中国擅长的跳水和乒乓球,擅长的地方其实在于技巧层面。所以,只有给每一期的竞技对抗加入一点点故事化的背景,应该就会让中国的观众更容易接受。而且毕竟是明星参与,你不可能做成《男生女生向前冲》那样极度审丑的综艺节目。
首播效果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明星阵容也符合不同受众的接受范围,希望在未来的节目里,能够在保证竞技对抗项目的紧张感和激烈性之外,逐步增加一定的故事化背景,让节目在对抗之余,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