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交流研讨促成长

标签:
初中数学 |
分类: 活动展示 |
同课异构展风采,交流研讨促成长
——卫德彬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
秋雨润丹桂,举手掬清香。2021年10月14日,根据计划安排,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卫德彬工作室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合肥大地学校阶梯教室如期举行。来自全县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骨干教师代表及工作室成员逾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张晓贵教授、《中学数学教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张新全教授受邀莅会指导。此次活动分教学展示、嘉宾主评、专家引领等三个环节,工作室领衔名师卫德彬老师全程主持本次会议。
首先是教学展示环节。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肥西县华南城分校数学教师许晨玉与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数学教师丁增宝就《代数式的意义及其规律探究》进行同课异构展示。许老师首先从学生熟知的找规律入手,由变式引入课题,接着将探究分成“图形的变化规律”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依序探索,最后用“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小视频收尾。丁老师则是从小学课本中的多位数的表示入手,紧接着“拆数游戏”,再依次进行“代数规律”和“图形规律”,最后用“做魔术”完美收官。两位教师深厚的基本功、善于引导、适时提问让观摩教师啧啧称赞。
接着是嘉宾主评。首先由由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刘清清作听评思考分享。刘老师说许老师的课堂注重图形的规律探索,图形的变化暗含着数列的规律,让隐晦的规律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一是降低了规律的难度,二是更能直观地理解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内涵和意义。本节课是高中数列的雏形,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将探究的重点倾斜于图形规律的探索上也许能够为学生认知数列打开一扇别样的窗口。接着是由合肥市第五十中天鹅湖教育集团校区的卫志勇作听评思考分享。卫老师说,本节课在教材上没有限定素材,给予两位教师充分的备课空间。两位授课教师内容丰富,语言清晰有节奏,板书干净整洁。探索规律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一般分为7个类型。两位教师将中考中常考题型掰开了、揉碎了融入自己的课堂中,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立足课堂,着眼中考,是为精彩的好课。最后由安徽省特级教师赵立春点评指导。赵老师说许老师像一匹骏马在课堂上勇往直前,丁老师犹如骆驼沉稳踏实,他们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板书重难点突出,案例的难度匹配学生的认知,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地呈现出两位老师厚实的数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最后是专家引领。张晓贵教授说,“探究课”与“创新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因此探究课可以多层次、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然是“探究”,因此就不能“简单、浅显”,需要难度大、跨度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想、敢于猜、敢于证。然而强制性的引导学生未免不妥,可适当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构想和创造,为本节课增加靓丽的景色。张新全教授说从整体上看,两位教师均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关注到当前“大单元教学”的热点讨论,并将之融入课堂教学。当探究规律中以分数形式分布,则应该考虑整体,要充分考虑分子与分母的密切关联,若是将分子、分母单独探究,略有舍近求远之嫌。
最后,主持人卫德彬总结说,两位教师在没有指定教学素材下精心呈现出精彩的两节课,让观摩教师开拓了眼界,打开了视角。活跃的课堂氛围与欢快的师生互动显示出合肥大地学校的学生扎实的基础和优秀的思维品质。本次七年级数学研讨会中青年教师们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与巧妙的处理方式,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可操作的教学案例,专家的点评为热爱教研的教师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与源泉。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图/丁增宝,文/刘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