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企业处于发展期,未进入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从想发展转变为想成长。这类企业的主要问题在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天围着生存转,很难冷静下来思考企业如何成长、如何修练“内功”。这类企业往往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不重视,有些老板心浮气躁,唉声叹气多,对员工缺少关爱和热情。这类企业的员工缺少幸福感,往往在郁闷、无奈或压力下干工作,企业运行机制不协调,缺少生机活力。这样的企业,应了解一下蓝斯登定律,不妨为员工创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
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总结出一个定律:企业内部生产率最高的群体,不是薪金丰厚的员工,而是工作心情舒畅的员工;愉快的工作环境会使人称心如意,因而会工作得特别积极;不愉快的工作环境只会使人内心抵触,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绩;很多公司管理者比较喜欢在管理岗位上板起面孔,做出一副父亲的模样。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从而方便管理,这是走入了管理的误区,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了,板起面孔不能真正成为权威,放下你的尊长意识,去做你下级的朋友吧,你会有更多的快乐,也将使工作更具效率、更富创意。
企业如何给员工创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呢?
领导风格:把员工当作您的朋友。收起像“板凳”一样的面孔,面带淡淡微笑,给您的员工带来快乐。把员工当作朋友,在工作之余如午间休息,晚上下班之后,多进行平等的沟通,清晰界定工作和私人交往,让每个人保持快乐的心情;进行工作沟通的时候除了特殊情况下,需要强力手段稳住人心,使员工有一个主心骨之外,平等的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工作环境:美丽和谐的工作环境设计,能够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合人性关怀的工作流程设计,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无处不在。良好的业余娱乐活动设计,能够使员工在快乐中获得企业认同感,学到新的知识,改善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员工遇到困难时,人性化的关怀,能够使员工内心充满温暖。
保护好您的员工:客户不一定永远是对的,在客户无礼的时候,应该设身处地的为您的员工着想,礼貌不失风度的拒绝客户,保护您的员工。
案例1: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连续20年保持赢利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则通过处处为员工提供支持,保持了员工对公司的高度认同和工作热情。西南航空公司要求管理层要经常走近员工,参与一线员工的工作,倾听员工的心声,告诉员工关于如何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思想。与其他服务性公司不同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并不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公司总裁赫伯·克勒赫说:"实际上,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我们经常遇到毒瘾者、醉汉或可耻的家伙。这时我们不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正是这种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也要保护自己员工的做法,使得西南航空公司的每一个职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关照、尊重和爱。员工们则以十倍的热情和服务来回报顾客。赫伯·克勒赫说:"也许有其他公司与我们公司的成本相同,也许有其他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我们公司相同,但有一件事它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公司一样的,至少不会很容易,那就是我们的员工对待顾客的精神状态和态度。"这正是西南航空公司长期盈利的秘诀所在。
案例2:美国亨氏食品公司
亨氏公司是美国一家有世界级影响的超级食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和食品工厂遍及世界各地,年销售额在60亿美元以上,其创办者就是亨利·海因茨。
亨利于1844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很小就开始做种菜卖菜的生意。后来,他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亨氏公司,专营食品业务。由于亨利善于经营,公司创办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个"酱菜大王"的称誉。到1900年前后,亨氏公司能够提供的食品种类,已经超过了200种,成为了美国颇具知名度的食品企业之一。 亨氏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与亨利注重在公司内营造融洽的工作气氛有密切关系。在当时,管理学泰斗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盛极一时。在这种科学管理方法中,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他们惟一的工作动力,就是物质刺激。所以,在这种管理方法中,业主、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森严的,毫无情感可言。但是,亨利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金钱固然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但快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促进更大。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率先在公司内部打破了业主与员工的森严关系:他经常下到员工中间去,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不时地鼓励他们。亨利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员工们都很喜欢他,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在工作的环境中,最能够激励人心的做法,莫过于照顾员工的感觉,考虑员工的情绪,关爱员工的需要,帮助员工建立自尊自重的态度,让每个人都能以每天的工作为荣,感受到努力工作的意义。
案例3:美国惠普公司
惠普公司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接触广大职工。为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头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这样有利于上下左右通气,创造无拘束和合作的气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应该用简单的办法美化自己周边环境,让办公室变得赏心悦目。不管是工厂、卸货区或洗手间,只要彻底打扫干净,粉刷一新,都能带来新的气象,提升员工士气。
管理启示:
现实中,有很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喜欢在管理岗位上板起面孔,做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他们觉得这样才能赢得下属尊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从而方便管理,这是走入了管理误区。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了,板起面孔不能真正成为权威,放下尊长意识,去做你下级的朋友,你会有更多的快乐,你的事业也终将辉煌。上述三家公司所运用的一些方法似乎都不足为奇,但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事情却并非易事。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它一以贯之地做到这一点。
欧美管理学家经过对人类行为和组织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快乐工作的四个原则:原则一:允许表现;原则二:自发的快乐;原则三:信任员工;原则四:重视快乐方式的多样化。
泰勒的科学管理把员工视为“经济人”,那是误区。现实中,认为只要有物质刺激,员工就会努力工作,就会提高效率和效益。这也是误区。
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快乐,员工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工作,可以发挥他们真正的潜力;快乐的员工,会把他们的快乐带给客户,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销售利润;快乐的企业,能够使快乐成为一种文化,真正的留住有才能的人,产生很强的企业凝聚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