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8-10-05 19:54:29)
标签:

教育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基本预期,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而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而教学设计则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而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牵引,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小学语文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要想高质量实现教学预期,必须高标准设计好单元教学目标。

从目前看,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初步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笼统模糊。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的认真分析,在设计具体方案时用“理解、掌握、了解、培养、学会”等模糊用语,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也常常是贴标签式的罗列,缺乏外显的形态设计,这些导致目标设计的笼统化、形式化、千篇一律化,难以科学量化评估教学的有效性程度。二是分解割裂。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注重单一课文目标设计,忽视单元整合目标设计,没有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没有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三是偏重偏轻。有些教师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只注重主体课文的目标设计,把“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习作等内容还做一做,对综合实践等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放弃了。四是适配错位。有些教师不注重课程目标“阶段目标”要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年级段的具体情况,着眼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需求和现实经验来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不到位,难易程度、量的多少等方面把握不够好,没有做到“因人而宜”。

上述问题,影响了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质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实践中研究解决。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的界定:

1.单元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以一篇或两篇精读课文带动整个单元教学,把讲读、略读、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等环节有机地灵活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2.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主导下,着眼于整个单元主题教学进行的目标设计,是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通盘考虑的教学目标设计。它强调的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认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落实。

2.通过调查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技巧及策略。

研究任务:


1.课前分析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因果关系研究。当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首先应分析学习需要,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接着调查学情,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再以学生为行为主体,阐述教学目标,并付之教与学的实践。严密、完整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以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为前提和基础,如果缺乏这种分析,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就会出现盲目性。所以我把课前分析作为搞好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2.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整体性考虑研究。小学语文课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以文化性或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同时,语文园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不能把它的功能弱化和边缘化。

3.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素质教育十分强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活动就只能局限在灌输教学的低级状态。对于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探究去实现。目标虽一样,但实现的途径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注重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填鸭”,后者则是学生自己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通过研究,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量化评估研究。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通过教学行为要达到的最终愿望,属于定性分析;而教学目标是指实施教学行为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的收益或受到的影响程度,这种教学效果需要量化指标来衡量。因此,教学目标设计时,在表述上尽量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而要用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这样才有利于课堂落实和课后检测,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对比、听课评课等方法,了解并分析本校各年级段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探讨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为规范教学目标设计提供素材和奠定基础。

2.文献参考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本课题方面的理论书籍和研究成果,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内容,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吸纳和借鉴名师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以本人课堂教学为平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催生教学目标设计的技巧及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和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在攻克难题中、经验积累中不断总结,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时间为一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85月—6月)调查目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现状,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做好课题申报和方案设计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梳理查找问题。首先,用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名家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整理、咨询专家、同事交流评析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

2)学习理论知识明确课题内涵。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本校语文教师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进行调查,重点针对当前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进行效果评估,总结好的做法,梳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思想观念、经验积累、能力素质等方面分析原因,找到症结,为研究立起“靶子”。

2.实施阶段:(20189月—20197月)探索研究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并在教学中具体实施。

1)研究确立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的设计原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环节重点研究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结构安排,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目标定位的根据,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在课堂实践中研究设计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日常工作积累,不断提炼、校正和完善,总结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方法,探究摸索设计的策略及技巧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优化。重点从课前分析、整体性把握、可量化评估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切实搞好课前分析。通过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经验主义。把握单元内容的整体结构。分析小学系列教材中各单元的基本结构,掌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其由低到高、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特点规律;同时,研究每个主题单元的整体性特点,通过对每个单元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量化评估及语言运用。研究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如何运用好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保证目标设计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且便于课后检测。

3依托课例,检验设计成果。通过前面各环节的实践、规范和积累,针对初步形成的设计方案,要求校领导和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对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成果进行论证,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提高。

3.总结阶段(2019910月)分析、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调查课题实施以来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分析、总结课题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完成课题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时间(月)

任务名称

成果类型

201810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方案

2018年11月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前测)

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某单元典型案例

案例

2019年1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某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19年3月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2019年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某单元课例

微课

2019年5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某单元课后反思

反思

2019年6月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取得的成效及措施”(后测)

调查报告

2019年9-10月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