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本《红楼梦》夹条含有惊人的时代信息

标签:
红楼梦护珠塔主石头记史料杂谈 |
分类: 塔主原创 |
靖本《红楼梦》夹条含有惊人的时代信息
——谈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背后的秘密
清代张纯修书画颇有名气,其中为曹寅所作《楝亭夜话图》算是跟红学渊源贯通了,因为曹寅为此画题诗的手稿流传于世。
曹寅的《题楝亭夜话图》手稿内容是:
紫雪冥蒙楝花老,水曹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浔江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
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严斗炎熇。
岂无炙鲤与寒鷃,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狡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绪伤怀抱。
交情独剩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缟;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那兰心事几曾知?
布袍廓落任安在?说向名场此一时。
手稿落款是康熙四十三(1704)所作,而时隔多年以后,在康熙五十一年春,《楝亭诗抄》刊刻。诗歌如下图:
内容是: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建康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
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严斗炎熇。
岂无炙鲤与寒鷃,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单人旁)伽山人貌姣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枯槁。
交情独剩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缟;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那兰小字几曾知?
斑丝廓落谁同在?岑寂名场尔许时。
改动了一些字,这些变化是情理之中的,付梓刊刻前,做了适当的调整或改稿。然而上世纪60年代初,毛国瑶从靖应鹍处借阅的《红楼梦》(或《石头记》,因为没有书名)时,摘录了第一册封底贴附的一首曹寅的《题楝亭夜话图》诗。这首诗的内容却与《楝亭诗抄》刊刻本上的又有差异。或许在第一时间看到时,俞平伯先生并不清楚《楝亭诗抄》作者是曹寅的缘故,他并没有注意这首诗。即便到后来搞清这是曹寅所作,他也没有足够深入地研究或者分析这些差异对《红楼梦》的重大意义。
毛国瑶先生摘抄如下:
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鸣厅事多青草;
庐江太守访故人,浔江并驾能倾倒。
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文采风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怀抱。
于时亦有不速客,合坐清炎斗炎熇。
岂无炙鲤与寒鷃,不乏蒸梨兼瀹枣;
二簋用享古则然,宾酬主醉今诚少。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狡好;
马曹狗监共嘲难,而今触痛伤怀抱。
交情独剩张公子,晚识施君通纻缟;
多闻直谅复奚疑,此乐不殊鱼在藻。
始觉诗书是坦途,未防车毂当行潦。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小字几曾知?
布袍廓落任安在?说向名场尔许时。
靖宽荣先生曾整理成个表格,由于是为强调其“靖本”存在,把三者不同处按照“靖本夹条—题图手迹—楝亭诗抄”的顺序排列,因此能直观看到文字差别。这里,我将靖宽荣先生的表格顺序调整一下,大家就会发现更多的信息:
题图手迹 |
靖本夹条 |
楝亭诗抄 |
水曹厅事多青草 |
蛙鸣厅事多青草 |
蛙鸣厅事多青草 |
浔江并驾能倾倒 |
浔江并驾能倾倒 |
建康并驾能倾倒 |
合坐清严斗炎熇 |
合坐清炎斗炎熇 |
合坐清严斗炎熇 |
楞伽山人貌狡好 |
楞伽山人貌狡好 |
楞(单人旁)伽山人貌姣好 |
而今触绪伤怀抱 |
而今触痛伤怀抱 |
而今触痛伤枯槁 |
那兰心事几曾知 |
纳兰小字几曾知 |
那兰小字几曾知 |
布袍廓落任安在 |
布袍廓落任安在 |
斑丝廓落谁同在 |
说向名场此一时 |
说向名场尔许时 |
岑寂名场尔许时 |
从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曹寅定稿这首《题楝亭夜话图》的练字过程。手稿是康熙四十三年所为,属于创作冲动的产物,刻本《楝亭诗抄》是定稿的不移之文。从手稿到定稿,不难发现,这中间至少发生一次修改稿件的过程。这个靖本的摘录,不仅证实了曹寅对原来诗句的提炼,更为重要的,也就是红学家所忽略的地方,那是《楝亭诗抄》刊刻之前的“过渡稿”,被靖家某人摘抄出来,贴在靖本《红楼梦》的封底。可以断言的是,不管《红楼梦》与曹寅有怎样的联系,《红楼梦》这个时候已经成书。因为靖家祖上摘录这首诗,一定在曹寅定稿《楝亭诗抄》之前,也就是康熙年间。如果硬要把《红楼梦》成书时间还放在乾隆时期,靖家祖上摘录的就不可能是过渡时期的诗句了。
不管靖家祖上跟曹寅什么关系,按照主流红学的观点,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或者前置为曹寅的儿子),他能摘录还在推敲中的曹寅的诗句,又能把摘抄贴到曹寅孙子写的小说里,这要怎样穿越才有可能呢?吴氏红学回答很简单:不要再胡扯,《石头记》成书年代,正是曹寅生活的年代!或许曹寅与《红楼梦》创作有关,或许这“题楝亭夜话图”中所点评的人物(纳兰性德),与《红楼梦》有关。因为有所顾忌,在当时不能指出作者的时代,藏书人摘录作者或者与作品密切关联人的诗句贴在封底,以保留自己的一个情结,这才是最初(靖家)收藏人摘抄曹寅诗句于此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