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色过程发生的各种集团内部事件,并非大家感兴趣的地方,读者只想知道“更衣”“失簪”以及秦可卿“淫丧”
是怎样的文字过程。也就是到底删除的文字是怎样的?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忽然冒出这个名字,然而此前一字未提,后文,哪怕包括后四十回也再未提及,这难道是创作者的失误?文本内容当然要交代一下:
【文本】王夫人道:“可不是呢,也该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他们又心里不静。”尤氏说道:“太太们又不常过来,娘儿们多坐一会子去,才有趣儿,天还早呢。”凤姐儿立起身来望楼下一看,说:“爷们都往那里去了?”旁边一个婆子道:“爷们才到凝曦轩,带了打十番的那里吃酒去了。”
不是空穴来风吧?“凝曦轩”就这么莫名其妙全文出现一次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正是秦可卿传记涉及的一个未被删除的地名。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第十回,回目为“金寡妇嗔姤凝曦轩
秦可卿淫上天香楼”小说不但存在“凝曦轩”的建筑,还有金寡妇在此的戏文,足见小说第十回被删除的内容远非大家所料,而我们一直偏信的畸笏叟批语,其所说的删除内容,“诸文”并非特指第十三回。
从民国吴克歧的《犬窝谭红》记载的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受五花诰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与《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吻合外,1921年臞蝯的《红楼佚话》回忆的章节,与1946年11月24日重庆《新民晚报》“朱衣”的文是《秦可卿淫上天香楼》章节看,对照吴本,“朱衣”记住的回目应该是第十回,而不是第十三回,但臞蝯和朱衣的发文,加上畸笏叟批语,大多数学者都以为只是存在于第十三回的删除了。事实第十三回的删除只是秦可卿之死,也就是秦可卿与贾珍事发后,由于秦可卿并未按照贾府上下猜想,秦可卿卧床不起却没有很快死去,其实也是秦可卿并未生病,只是蒙羞推病不出,为了挽回大府声誉,贾家上下表明只有秦可卿一死方能平息风波,秦可卿在看清自己没有任何退路时,决意以死来捍卫这个贾府的虚荣,因此依然步入天香楼,以赴死的慷慨,让贾府上下又不得无限感激与痛惜,最终以不惜一切为其举办盛大葬礼。也借此“越制”的仪式,来重现历史一幕。当然这样处理,人物结局,并非《风月宝鉴》原有的格局,组织润色的核心领导畸笏叟并不满意而后来再润色时也删除掉了这段悲惨壮烈的节。
在其前面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删除的“失簪”与“更衣”文字,主要是畸笏叟不满意把秦可卿塑造为淫荡不羁导致后来“天香楼”情节。所以删除后果就必须删除前因而引发的连锁构架上的版块性处理。
而前文在塑造秦可卿与贾珍有染的开端,始于秦可卿与贾蔷的暧昧,所以在更早的伏笔处,仍然留下了未删除的文字:
【文本】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風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風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这里提到贾珍强制正派玄孙贾蔷搬出宁府,是因“嫌疑”,在蒙古本还有测评表明贾珍还不敢去查明原因,批语云:此等嫌疑不敢认真搜查,悄为分计,皆以含而不漏为文,真实灵活至极之笔。这其实就是第十回的伏笔因为没有删除,也就再无对应内容了,因为第十回正是展开伏笔然后过度到贾珍趁虚而入与秦可卿有染的内容。“失簪”情节被删除的比较彻底,涉及的人物包括宝珠,焦大和尤氏,因为更多读者还未接受吴本,今本又找不到痕迹,这里就不能多讲,以后其他与“失簪”关联问题时再跟大家透露。
还有一个细节,大家在读第十一回时都感到一段文字的古怪:
【文本】次后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宝玉都来了,贾珍并尤氏接了进去。尤氏的母亲已先在这里呢。大家见过了,彼此让了坐。贾珍尤氏二人亲自递了茶,因说道:“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凤姐儿未等王夫人开口,先说道:“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贾珍听了笑道:“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原故,若是这么着就是了。
第十回讲的正是中秋节贾珍与秦可卿初好,后不久事发,到了第十一回“菊花又盛开”,感觉已经深秋,这时候“吃桃儿”自然给人一种反季节的古怪,当然不排除存在一种叫做“雪桃”的果品,在《红楼梦》中的古怪章节,往往隐藏着秘密,而这段文字,恰恰一反老太太爱热闹的习性,王熙凤出面破腚百出圆谎,其实也是对删除之后文字故意敷衍,留下痕迹让读者猜测,老祖宗之所以不来宁府,不是身体不好,而是心情不爽!由于秦可卿事情败露,贾母考虑宝玉曾跟秦可卿关系密切,所以拒绝赴会。这里是处理了未删除内容,但仍然留下蛛丝马迹的地方。
最显著应该删除而仍然被保留的两处畸笏叟批评处都出现在第十三回:
第一处:【文本】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贾珍便命贾琼、贾琛、贾璘、贾蔷四个人去陪客,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在现存的甲戌本,这里在“天香楼”处有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
未删除的内容“另设一探于天香楼”,读者不小心,就疏忽过去,仔细揣摩的读者,或者有一定阅历的读者,看到这个句子,就明白,秦可卿不是正常的死亡,在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做法事,就会在事发现场,有专门的仪式,这样就在删除“天香楼”情节时,又暴露了天香楼曾经的非常故事,所以畸笏叟觉得应该删除。期待后来的润色能处理得滴水不漏。
第二处的未删文字是瑞珠撞柱而死:【文本】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
甲戌本、靖藏本都有相似批语:甲戌本侧批:补天香楼未删之文。靖侧批:是亦未删之文。
这里死者瑞珠就是当初“防风”的丫鬟,本应及时通风报信,当日却困了打盹,贾蓉尤氏捉奸赶来时,发现已晚,没能及时传递信息,秦可卿为此付出生命代价,自己也以身殉主,多少对删除内容仍然存在透露,所以畸笏叟建议仍然要在润色处理时更好解决。
另外,宁府诸事,本当尤氏操办,关键时刻“谁知尤氏正犯了胃疼旧疾,睡在床上”,这也是未删除内容,并非尤氏真的生病,而是贾珍与秦可卿的事情,闹得自己不开心,不愿为秦可卿操办丧事的借口而已。文章对此也有伏笔,正如王夫人说言“趁早叫你哥哥嫂子歇歇,他们又心里不静”,“不静”才是“旧疾”的根本。
通过对未删文字的推敲,通过吴本所掌握的情节,秦可卿香消玉损在最初的润色情节中,故事情节就基本还原到了我们眼前,当然,这样的情节并不是《石头记》想要的结果,删除,也是必然。
因为,和批书人一样,我们也是不愿接受秦可卿作为淫荡导致死亡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