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松堂集》成为红学“铁证”的荒谬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塔主原创 |
《四松堂集》成为红学“铁证”的荒谬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关于红学中曹雪芹作者“铁证”2》
胡适在确立《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以后,最大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那就是历史上曹雪芹是否存在,如果连曹雪芹都不存在,作者说就不用谈了,这里我们先不去纠结,历史存在叫曹雪芹的人是否一定就是《红楼梦》作者问题,搞得很多网友都转不过湾子,而就谈找曹雪芹问题
胡适绞尽脑汁,翻箱倒柜,皇家抄家档案没有任何记载,曹家家谱都到过来读也不见曹雪芹,虽然三家评的红楼梦里,王雪香姚燮张新之等人颠来倒去说曹雪芹,但那都只是说曹雪芹与曹家有关系,没有记载除此之外的任何事迹和踪迹,类似的文献也大致相同,书本之外没有发现曹雪芹迹象,真要是古籍资料上没有记载曹雪芹踪迹的话,那么自己的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真是热锅蚂蚁一般,没辙啊
1922年4月21日,蔡元培先生把自己看过的一本书,装作不很了解的样子,交给胡适,“适之啊,你也挺有钻劲的,老夫有一本闲书,放在身边也没用,你没事拿去翻翻,也算解闷了,或许还能对你的理论有所帮助呢”
胡适接过一看,是搞不清啥时候刊刻的《四松堂集》,胳肢窝一夹就带回家了,回去翻了几页,惊喜得直跳,用说书人的语气就是一招旱地拔葱和尚撞钟,原来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记载了曹雪芹的行踪
这书是敦诚所做
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爱新觉罗•敦敏之弟。清朝宗室、诗人。
其中5首与曹雪芹有关,(限于上传比较费事,本文仅仅截取个别原本照片)
第一首:
寄怀曹雪芹(原注)霑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以觉,且著临邛犊鼻裈。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篱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曰松亭樽。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再分析之前,先普及一下古籍知识
1.刻本的四松堂集
2.付梓刊刻底本四松堂集
大家留意这个关于曹寅与曹雪芹的批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红学抓住这个信息就忘乎所以了。曹寅的资料就不要在这里赘述,红学家们连他祖坟都挖开找遍,算是没有任何问题: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楝亭。内务府包衣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祖籍直隶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一说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诗人、词人、昆曲作家。
再看红学家们挖掘的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 当然红学家们也在狗咬狗第纠结,例如周汝昌就与冯其庸所说就不一个时间出生,不管是1715还是1716,总之,曹寅早在1712年就死了,这个曹雪芹连他爹都没见过,怎么和批注里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
要么刻本出了差错,要么红学出了荒唐,要是跟曹寅还 “扬州旧梦久以觉”生活在康熙时代,那就麻烦大了,曹寅在扬州的时代是1703~1712之间,完全不存在红学所说的曹雪芹可能,红学就是一种荒唐,一面以无关紧要的曹寅史料充斥,一面对曹雪芹完全是猜测意淫,大家不明觉厉,就以为是大神了,而在对照刻本的时候,又一个个忘乎所以,连基本的时间矛盾都不思考,脑袋一热的读者又被另一出热闹给冲昏,一个个装逼的红学工作者,其实就是一级级 抄袭与沿用,真正自己去搬弄资料的,凤毛麟角了。
另外几首是: 赠曹芹圃(原注)即雪芹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何人肯与猪肝食?曰望西山餐暮霞。
佩刀质洒歌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
我闻贺鉴湖,不惜金龟掷酒垆;
又闻阮遥集,直卸金貂作鲸吸。
嗟余本非二子狂,腰间更无黄金珰。
秋气酿寒风雨恶,满园榆柳飞苍黄。
主人未出童子睡,斝干瓮涩何可当!
相逢况是淳于辈,一石差可温枯肠。
身外长物亦何有?鸾刀昨夜磨秋霜。
且酤满眼作软饱,谁暇齐鬲分低昂!
元忠两褥何妨质,孙济緼袍须先偿。
我今此刀空作佩,岂是吕虔遗王祥?
欲耕不能买犍犊,杀贼何能临边疆?
未若一斗复一斗,令此肝肺生角芒。
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
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我有古剑尚在匣,一条秋水苍波凉。
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另外几首是:
挽曹雪芹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曰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挽曹雪芹
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
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
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
这首麻烦更大,挽雪芹竟然是在甲申年,离开壬午除夕两年,周汝昌无法处理“壬午除夕”,就根据这个甲申挽诗与葵未生活,得出自己意淫推论:曹雪芹死在癸未除夕!是脂砚斋记错了,是他猜对了?扯淡!
然而,不久胡适得到了《四松堂集》刊刻的底本
刊刻底本让人大吃一惊,原来,很多诗在刊刻时并未全刊刻,即便刊刻的,关于曹雪芹的也都是做了很大手脚
比如
挽曹雪芹(原注)甲申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这首刊刻,就做了很多调整,看底本:
从底本到刊刻的标记可以确定,凡是要刊刻的内容,都有个小戳“刻”,而这首诗却是打了叉号,表明不再刊出的,但后来又用红纸条标记,放弃叉号,但要把时间落款“甲申”给抹去。现在善本就是这样情况,小纸条盖住甲申二字,当然诗歌内容也做了一些调整,毕竟是出于商业目的,带雪芹信息的书一定好卖。所以刻本内容与底本就出现这个差别
再回头观察第一首刊刻的有关曹雪芹的诗,原来底本根本没有这“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句话,而是刊刻时贴了纸条加进来的。底本成书时,敦诚已死,那么这个注解,注定是后人添加到刻本了
大家看图自己理解
再看本子中几首诗歌,原本是编年严格的本子,时间落款体现了这个曹雪芹,不仅壬午年必须活着,而癸未甚至甲申也必须活着,到了吊雪芹,那都是后来的诗了,红学根本不问这些,连甲申也不要去考虑,只一个劲在壬午与癸未上争论了
其实,找本书还有一首没刊刻的诗
大家看:
这里打了叉号,根本没刊刻,所以传播中的《四松堂集》,根本没有这首打油一样的诗。注意一句“吾诗聊记编年事”,找就麻烦了,如果按照编年,那么到了“吊雪芹”篇目,曹雪芹就要活到到乾隆四五十年了。时间关系,没有功夫跟大家摆弄这些,有兴趣的,只底本与刻本矛盾梳理,也得写出比诗集还厚的论文
敦敏死在1791年而纪晓岚的序是嘉庆丙辰即年1796年
从抄本的序来看,这是作者死后敦敏整理的本子,付刻底本中的“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确定不是敦敏所写,用这句不伦不类的句子证明雪芹是曹寅孙子,铁在哪里,真是莫名其妙了。
1.
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2.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
3.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
4. 访曹雪芹不值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
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5.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巳前三曰,相劳醉碧茵。
6.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
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
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
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