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的“爱哥哥”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创作安排,作者采用的是人格化手法,原本是没有生命的史籍,作者为了实现传载明末清初那段不容言论作文的血泪历史,把明、清、皇权、历史,人格化,变成小说人物,巧妙隐写历史,史湘云的设置,不用心的读者看去就不可思议了。
作者塑造的史湘云,人物特点十分独特,我们先看小说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关于史湘云的一段文字:
【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这段通过黛玉打趣史湘云的“咬舌”,把二哥哥读做“爱哥哥”,从小说塑造人物角度欣赏,鲜活至极,从思想内涵上理解,就惊世骇俗了。
史湘云是历书的人格化,在于小说其他人物关联时,有着不同的立场与意义,在于薛宝钗亲近的时候,是象征清人眼中那段历史,在于林黛玉亲近时,是象征南明或者说明遗民眼中那段历史,而与宝玉亲近时,则是皇权浓缩到皇帝身份,“爱哥哥”绝非等闲之文,所以小说中贾宝玉,也不是单一的皇权,有时候也是皇帝的意思。比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喝得醉醺醺钻进宝玉房间,酒腥屁臭第躺在宝玉的床上呼呼大睡,这就是作者借机挖苦嘲弄,入关的清统治者文盲无知,粗俗丑陋,做在皇帝位置,就像村妇睡了贾宝玉的床,糟蹋汉室的繁荣与昌盛。所以,这里说的“爱哥哥”是作者精心安排,又是一喉二歌手法精彩绝伦的实现,“爱”是作者说了半截话,愿意当是“爱新觉罗”。
史湘云的“咬舌”,人物塑造上,体现的是口齿不清憨厚的性格特点,在小说的意义上,则是表达,清人对这段历史的含糊不清,糊弄是非,让后世人不明真相。
在我们看到的抄本中,很多关键批语,在传抄过程中,被人为删除,2008年安徽发现的抄本《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中,这个地方有一条戏谑但又十分惊人的批语:【此言不假,本朝有姓爱的】,“本朝有姓爱的”,一针见血,力透纸背,令人豁然开朗。
很多人质疑吴本后28回,不知这套抄本是108回完璧的,多了解一下吴本前八十的内容,再真心读一遍后28回后下结论,不要读了两行就振振有词自以为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