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

(2016-03-11 01:27:30)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塔主原创

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

——红楼茶话

     长期以来,关于茶文化与《红楼梦》的关系,一直也是人们的话题,茶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而对于《红楼梦》,茶则成为一种密码或者作者思想寄托。

     《红楼梦》中涉及的茶很多,有普洱茶,“老君眉”,有现在泰国的“暹罗茶”,另外还有听去很新奇的“枫露茶”,其实每一种茶,作者都有特别的用意和安排,尤其是令人费解的贾母,指名不喝“六安茶”。

     小说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老太太品尝一文,不喝六安茶的文字,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诠释。先看看文本内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劉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劉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劉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至于六安茶,几乎没有多少争议,历史悠久的六安茶,原产安徽大别山一代,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明代许次纡《茶疏》开卷即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上品、极品的六安茶到了清代甚至都是朝贡贡物,贾母为何就不喝六安茶呢?

     其实,要解读《红楼梦》的秘密,首先要明白作品的思想内涵,吴梅村创作的《风月宝鉴》,是以控诉流寇祸国,骂清悼明为主旨的,经过润色加工之后,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记》或《红楼梦》,作品为了能够得以传承,润色集团内部,刻意隐匿了控诉流寇部分,这在文字十分敏感的明末清初,也是不得已为之,而传播的前八十回内容,经过反复修改润色,骂清悼明部分也变得十分隐蔽,但不管怎样,只要能把握住作品思想内涵,不喝“六安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还要介绍一下作品的写作技巧,小说开篇就说“真事隐”,“假语存”,如何理解真事隐假语存呢?其实,经常看文艺节目的朋友,都熟悉一种中国民间说唱艺术,叫做“三句半”,四个人一起表演,三个人讲了完整的句子,最后一个人只说了半截,甚至连半截都不用,做个动作或者姿态就完成了一轮演出,而台下的人,却从花哨的三句话中敷衍一下自己听觉,经过思考后得到的有教育意义或者娱乐效果的,却是半截没有说出的内容。

     《红楼梦》中的真事隐,假语存,正是这样类似的效果,也就是脂砚斋等人批语中常常说的熬的不写之写,比如我说一个词语“四四如意”,然后我说了个“六六”忽然被噎住了,你肯定就知道我没说出的是“大顺”,而《红楼梦》中说了一个“六”,是半截的半截,一样的道理,“六安茶”,作者是对六与安都说了半截,六是截取“六六大顺”,大顺是什么玩意?正是颠覆明朝主要势力的乱贼李自成势力。“安”是指招安和归降,清人势力的强势,入关前就有很多令人发指的归降,入关后,归降与招安,使得明朝自毁江山,以至被清人最终取得了政权。

     所以作者借贾母拒绝“六安茶”,表达了对明朝失国的极大惋惜,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流寇祸国与汉人丧节的痛恨。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隐藏的秘密,只有用心,才会有所发现。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留意本人“红楼茶话”其他博文。

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