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鉴微而知著

(2016-02-16 22:22:41)
标签:

转载

分类: 优秀转载
原文地址:鉴微而知著作者:安鸿志

       鉴微而知著

 

网友护珠塔主”提出一个绕有兴趣的话题,即,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在这段景物描写中,石桥三港 含义费解,又与兽面衔吐相联,也难解其意。那么,问题出在何处呢?

于是,自然希望查一下各种抄本,看看是否有误抄现像。下面将考察结果记录如下:

1. 石桥之港:有《杨藏本》、《列藏本》。

2. 石桥三港:有程高本、《甲辰本》、《舒序本》、《蒙藏本》。

3. 石桥跨港:有《戚序本》、南京图书馆馆藏本。

4. 将原抄石桥三港改成石桥跨港:有《庚辰本》、《己卯本》。

护珠塔主”对于出现这四种情况,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即,石桥之港出现在先,由于手写“之”字与“三”字相近,后来被误抄成“三”字。再后来,因为使用石桥三港,文理不通,“三”字又被修改为“跨”字。

随后,网友铁安”指出:根据张俊沈治钧 (合著)的《新批校注红楼梦》,上文中的字读音为 hong (哄),是涵洞的意思;但是,他们的解释却是两可,一方面用石桥三港,一方面又说作夸港为妥。其实应为 石桥之港(hong ,哄)兽面衔吐为涵洞的装饰。

    于是,笔者又翻阅了有关资料和著作,查阅结果如下:

5. 周汝昌的《汇校红楼梦》用石桥三港

6. 霍国玲与紫军校勘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用石桥跨港,并注解说明不同抄本有别。

7. 蔡义江的《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用石桥之港,并有注解【港(hong,哄), 桥下涵洞】。

毫无疑问,网友铁安”的提醒,与著名红学家蔡义江的注解,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增加了“港”字有“涵洞”词义后,明显扩大了理解前面引文中“石桥三港,兽面衔吐”原意的搜寻范围,通过对比“之”、“三”与“跨”字的不同效果,可望找出作者用字的本意。分析结果如下。

先考查“三”字。因为“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文理不通,“三”字已被修改为“跨”字。即使认为“港”字有“涵洞”词义,一个花园里的“石桥”何来三个“涵洞”?文理仍然不通。

再考查“跨”字。单看石桥跨港四字,的确比“石桥三港”容易理解。但是,“石桥跨港,兽面衔吐”,仍然让读者费解。再细想起来,“桥”是为跨越河流便利交通的,特别是跨越大江、大河的桥,其两端可能有“港(gang,一般说来,未必有“港(gang。然而,大观园中的“石桥”只是为增添情趣的点缀,那“石桥”两端没有“港(gang可跨。由此可见,在前面的引文中,改用“石桥跨港”后,除了使这四个字的含义通顺外,对于引文的景物描写,仍然不合谐。如果将“港理解为“港(hong,说“石桥” 跨“港(hong尚可,可是,与“兽面衔吐”相接,含义费解,与前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合谐。

最后考查“之”字。如果将“港理解为“港(gang,的确,无法理解“石桥之港”的含义。但是,如果将“港理解为“港(hong,容易理解所言:“石桥下面与水的表面之间有如涵洞”。至于“兽面衔吐”,指的是石桥顶部的两侧石栏上所刻的兽头或兽面,有如卢沟桥的石狮子,对于小桥而言,两侧各刻一尊兽像,更常见。把在桥下穿来穿去的船只,说成此“兽”的吞吐行为,岂不美哉。如此文字修饰,使前面引文中的景物描写通顺、流畅,毫不费解。

综上所述,“石桥之港(hong)”是作者的原意。由于后来的收藏者、出书者疏忽了“港有“涵洞的词义,导致误抄与误改。

在结束本文时,还有一句更值得说的话是,本文还有意外收获,即,再次显示出《杨藏本》是诸抄本的祖本。为此,才有本文的题目。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