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另一说
(2014-11-03 00:11:41)
民国时期江苏一不为人知的红学大家吴克岐,在他的《忏玉楼丛书提要》中记载了民国某年第十二期《香艳杂志》发文:《红楼梦发微》,其摘录内如如下:
先生名舒藻,字雪芹,号耐冷道人。其先为甘肃固原人,祖某,官辽阳,以见赏太祖故,遂隶镶黄旗下,屡从征明,有功,官至副都统。父名锦堂,号练亭,官江南织造,与陈鹏年相友善,陈忤总督噶礼,罪几不测,练亭密疏救之;旋卒于任所。先生秉有夙慧,太夫人尝梦入月而有娠,生时红光烛天,邻里异之。五岁时已毕《四子》、《五经》,长益博赡,诗宗少陵,谓“唐以后无诗人。”生平淡于荣利,不乐仕进。纯庙时某权相有鸿博之荐,先生力辞不应。尝至江宁,适袁枚罢官,为之擘画随园,居园中者数月,亭台之布置,花石之点缀,先生实指挥之。性任侠,为乡里雪不平事,几絓文网。交友多道义,通有无不吝;暮年虽窘乏,犹典质琴书以应故人之急。论诗颇诋随园,且薄其为人。所撰《红楼梦》小说,似指随园,而随园不以为忤,尝自诩于《诗话》中。先生晚年嗜洒,终日沈酣于醉乡中,卒以是致殒。无子。著作甚富,散佚殆尽云。(见张某《午梦堂集》)
大致意思是说,曹先生名叫舒藻,字雪芹,号耐冷道人,祖上是甘肃固原人,因投靠努尔哈赤征战大明有功,父亲曹练亭做到了江南织造,太夫人做梦登上了奔月号,醒来就鼓了肚皮,出生时也是天象异常,所以这人从小就有天赋,五岁就读完了高考课程,大了更是博览群书,可对做官没兴趣,后来写了《红楼梦》,以随园为原型,随园主人袁枚不但没恼火,还乐此不彼把这事写到了《随园诗话》,后来这人嗜酒成性,成天醉生梦死,终于因此而毙命,连子嗣都没有,但作品到是非常多,只是全散失了。
先说这《午梦堂集》,吴克岐开篇就说,《曹雪芹先生传》作者是张姓某人,结尾又说“见张某《午梦堂集》”,而周汝昌却不知从哪里摘抄了这段文字,因为没有看到开头与结尾,只知道《红楼梦发微》,扯淡道:“所云采自《午梦堂集》,不详何指。通行之《午梦堂集》,乃明末叶氏一家女诗人合集,无由预载乾隆时人传略。”
当然明朝人写不到乾隆时人事,可他找的是姓叶的女诗人《午梦堂集》,跟《红楼梦发微》中的《午梦堂集》风马牛不相及,所以直接敷衍几句将这个关于曹雪芹的信息扔掉,“曹学派”为此也是一个损失吧。因为周汝昌没给他们开个好头,都依此错过。
吴克岐记载的这个曹雪芹,还是很有特点的,至少解决了时代问题,尤其是名字与号令人耳目一新,传递一种至少可以去探究一下的“珍贵”信息,谁还知道“曹舒澡”或者“耐冷道人”呢?找一下,或许豁然开朗,种豆得瓜。山穷水尽的红学,至少有点忙活的事做做了。
还有,这个曹舒藻在康熙朝就出生了,还能解决系列迄今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
紧接着《曹雪芹先生传》,吴克岐又拼接了一段文字,那是红学最不舒服的事了:原书(《石头记》)抄行者,终于黛玉之死,后编因触忌太多未敢流布,雪芹本一失学纨绔,从都门购得前编,以重金延文士续成。
这里不光没说曹雪芹是作者,而且由来还是买回的书,并请了众多文士鼓捣出来的120回。这些鲜为人知的记载,要么被红学不屑一顾扔掉,要么被周汝昌这样装逼的人张冠李戴否定而后人少有再重新研究。
很多资料,重新研读,就会发现那么多荒唐与无知。我怕自己迟早会被这些红学界给气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