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裱花新手基础课程,抖边的基本手法及其演变【第二篇】

(2014-10-21 09:11:12)
标签:

裱花蛋糕

水果蛋糕

裱花怎么挤边

裱花基础手法

王森康老师

  在昨天总结的【裱花基础手法】,大家一致都反馈很好,很有小白学习价值!针对在昨天的日志中有不明白的朋友可以留言回复我,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解下抖边的基本手法及其演变

 

http://s8/mw690/005KD3cBgy6MYQpQURx47&690

  在完全理解和掌握绕的手法后,就进入一个看似陌生,但又很熟悉的一种花边学习,这就是抖的手法。很多人在学习绕的时候,做的并不是绕而是在做抖的动作,因为部分花嘴用绕和抖做出的效果差不多,让人觉得绕就是抖,而当我们现在学习抖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觉得自己的抖和绕都是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理解抖的感觉,那么在将来的实践操作中就无法将花边蛋糕做的精致细腻,那就让我们进入抖边的学习吧。

  抖边手法的动作要领(握手动作)

  做抖边手法时,身体站位、拿花嘴的手法、膀臂的摆放都是与绕边手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抖边时花嘴应放在6点钟或是7点钟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用圆形花嘴时,多是放在7点钟的位置(蛋糕面中心线的左侧),花袋的尾部向着自己的肩膀如图

http://s14/mw690/005KD3cBgy6MYPI2mcJbd&690

  (注意上面的图)花嘴与蛋糕面成倾斜30°角,花嘴在蛋糕面上做上下运动,奶油匀速的挤出,而一般用扁形花嘴时,通常情况下是放在中心线上,和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同样做匀速的上下运动。上下的距离决定了花纹的细腻程度,距离大则花纹粗糙,距离小则花纹细腻。而上下的频率均匀或转台的转速均匀与否决定了,做出后花纹的均匀程度。其中做侧面时,扁形的花嘴与面之间的夹角和绕边时一样,不一样的就是圆形花嘴在蛋糕体侧面时,花嘴应该倾斜45°角在侧面做上下运动,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在做抖边的时候不是以手腕做上下运动,而是以手臂做上下运动。在抖边的手法中以“毛毛虫”的形式最为多见,即细粗细的变化,以下主要以“毛毛虫”为例来解读抖边的手法。

  毛毛虫的制作要领:毛毛虫的练习是抖边手法中最能练习技术的,制作时动作要慢不要太急。因为很多初学者开始时都觉得抖边是最好练的,但是当他们做毛毛虫时才发现怎么也做不好,因为他们的手开始不听使唤了,想细细不了,该粗的时候又做不粗,这时才发现抖是多么的难,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做好毛毛虫。毛毛虫主要分为两种,即长弧形和短点形,(看图片)

http://s2/mw690/005KD3cBgy6MYPPFmvL91&690

长弧型

http://s5/mw690/005KD3cBgy6MYPPUa3y14&690
短点型


  位置也有两种,蛋糕体的侧面和顶面,我们现在分别来细说一下。侧面的长弧形在制作时手一定要放在7点钟位置,其他的动作如绕边一样,花嘴的运动方式主要以蛋糕上侧45°角的位置上,手臂做上下运动,要点是右手不要后退主要是转盘向外送,弧的两头是快速转动转盘同时少挤奶油中间逐渐变慢同时奶油也逐渐挤多这样就制成了两头细中间粗的漂亮毛毛虫了。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手不动怎样才能做出弧度呢,要记住蛋糕面上只要是顺着转盘运动方向的所有花纹都是转盘转动时拉出来的,而花纹的弧度大小则是由右手做略微的前后方向运动。

 

  下面康老师为大家举例说明下吧,看看实际当中抖边是怎么运用的!

http://s4/mw690/005KD3cBgy6MYPWVVLld3&690

http://s13/mw690/005KD3cBgy6MYPWZssIbc&690

  课程预热啦~~下节课康老师会为大家详细分析下【挤边基本手法及演变】希望大家时刻关注下康老师,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哦!

 

裱花新手基础课程,抖边的基本手法及其演变【第二篇】

 

  下面给大家看下裱花挤边的魅力吧!(这些都是欧式水果蛋糕,不喜勿喷,都是自己做的)

http://s2/mw690/005KD3cBgy6MYQ4uPL301&690

http://s7/mw690/005KD3cBgy6MYQ62ufI16&690

http://s13/mw690/005KD3cBgy6MYQgPoKg7c&690

http://s14/mw690/005KD3cBgy6MYQ84BYN2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