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2017-04-21 20:44:53)
标签:

教育

情感

文化

校园

分类: 培训学习

    4月19日,在“百班千人”共读群里,聆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这本诗集,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这本雅尼什的诗集,以赤子之心来发问世界,让缓慢放松的文字涤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碎片化的日常生活里仍旧感受到诗歌的美丽,领略到各种奇幻无比令人向往的想象力。

    陈老师今天的导读主题是《从“原生态阅读”到“深耕阅读”》。如何从从“原生态阅读”到“深耕阅读”,且听陈老师娓娓道来。

    儿童阅读,始于儿童,归于儿童。

    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原生态阅读”并不意味着放任与彻底的放手。教师的陪伴阅读显得极为重要。

    在陪伴儿童阅读中,我们要做哪些的准备呢?

   第一步:《我与你的初见面》

    其实读一本书也是有仪式感的,也就是当我们打开书时要有自己的准备,也就是你要酝酿着你的情感,因为你即将开启与作者在一个轨道上冲浪的时光。

        活动1《“哼”一曲诗意》,也就是“为你荐乐”,为诗歌先选择一首合适的乐曲,然后配乐朗读。乐曲将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孩子们在选择相应的和谐的音乐的同时,解析音乐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此时,再回到诗歌的解读,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然。

        因为,诗歌与音乐是同宗同源的。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活动2《“画”一抹诗情》

    图画里有着豪放的想象,也有细腻的想象,对于诗集里的插画,是不是就这样“一看而过”呢?当然不是,老师特别希望孩子们在某一幅图面前有所停留。

        这个活动中,请孩子们 看着图画,先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创作完以后,再和诗人的诗歌比对一下,看看自己的创作是否满意,同时完成对雅尼什写的诗歌的鉴赏。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活动3《想象力大PK

 汉斯·雅尼什与插画家琳达·沃夫斯格鲁伯的牵手,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创作都充满了想象力,能给人以自由的感受。

 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到书中找到最让你惊叹的一处想象,并挑战作者,如果是你,你会有更妙的想象吗?究竟是你的想象更奇妙还是作者的想象更精彩呢?PK挑战一下。

 这样的过程,同样是让孩子们在作品中学会分析、提取信息,然后揣摩、创作,再比对,阅读的同时也在培养我们孩子的阅读力。

 通过上面三项活动,几次在书中牧野,此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们再一次回到诗集中。因为共读一本书,一定也是有别于我们个人的随性阅读。孩子们需要我们一起陪伴着有所停留、咀嚼。

 第二步,开始“深耕阅读”

《今天我想慢吞吞》这本诗集的主线就是“慢吞吞”。

 1、我们先一起来诗集找寻“慢吞吞”。慢下来欣赏、慢下来找寻,诗中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停留。

  书中P20页,慢下来听到天使和蜜蜂的声音,“翅膀与翅膀,会聊些什么?”在诗里,我们都可以奢侈地“站在紧闭的窗前,凝视我的影子。”

 还有《云猫》《云象》《云虎》等作品,躺下来看云,天空就成了一幅大的荧幕电影,多么有趣!

  P36关于巨人的诗里,有三十四个巨人,只有慢慢数,才能看清楚每个巨人的动作。诗人正着数,倒着数,慢慢数,“慢”的找寻,“慢”的探秘。这样的诗句,老师都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慢慢探寻。

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属于“深耕阅读”。希望孩子围绕一个点,深入扎根进去,孩子由一个点生发开来,孩子们的发现是开放的,无穷尽的。

在“慢”中,寻找诗里的“慢妙”,这样儿童的阅读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地沉浸在文本中,在摸索摩挲中我们共同再去发现。孩子们有一双“蚂蚁之眼”,蚂蚁虽然是弱小,但是他们植根于大地,会有最为细腻的发现。这些发现是儿童的,也是鲜活的,必然也会让我们的阅读更丰满。

也就是这种驻足停留时,你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2、这本诗集中,有很多很独特的意象。

 房子——有很多的含义。

 陈梓坤:汉斯的文章中要提醒你房子是你的一块“充电宝”,在外地工作的时候,想家了,随时回来“充个电”会让你精神饱满。记住:房子永远是你歇脚的地方

吴雨欣:在书中房子出现了好几次。分别在P44P45P46P49P61P69P76P77P96P97P98,P99……出现了这么多房子是因为汉斯当时在异乡想自己的故乡,就把自己的“家”在书中许许多多的地方写出了,把自己对家的想念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

陈泓屹:我觉得书中图和文一共出现了35次“房子”,是因为汉斯在写《今天我想慢吞吞》时还有许多的非洲难民正待转移,也有许多难民无处可归,所以汉斯写了许多关于房子的童诗,他觉得我们有房子是一件幸福的事,让我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云朵

书中不论是文字还是插图,大量地出现“云”这个意象,因为大量反复的出现所以难免让我们驻足。

“云朵”的意味:舒服、天空、自由、柔软、温暖,一份独有的惬意。

那“老鼠与大象”的意象:为了对比么,一个那么大,一个那么小。孩子们认为,大象代表大人,老鼠代表小孩。

一次一次读,一遍一遍地回到这本诗集,我们越来越专注,越来越根植于我们的兴趣点。

 3、活动《阅而有疑,疑而有思》之“问答榜”

就是这样在一个个“挑战”中,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走进这部诗集,也正因为一遍又一遍地沉浸在其中,“学贵有疑”。有时就恰恰在于深入了才有了“深度”。那么建议老师可以在班级建立“阅读问答榜”,孩子们展示交流自己的自问自答,你看孩子们有的关注内容,有的关注图片,而孩子们的答案让我们看到诗集纸面和文字背后的那一份“调皮”的童稚与童趣。这应该是我们始料不可及的。也就是在这样“探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诗集有了更多的停留,自然也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 

提出问题是孩子们的天性,而当他们问出无穷多的问题时,问题不一定是需要答案的。这是诗歌的一种本源,比如以前古时的《天问》。孩子们读出问题,这一个个问题,代表孩子们的思考。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第三布,“慢”妙 的亲子阅读

  读这样一部想象之余,留下那样多哲学思考的诗集,怎么可以落下我们的家长呢?慢这个字,值得我们玩味,大人眼中的慢,与孩子们追求的慢,是截然不同的。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在这样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是希望孩子们读诗的最后能够回归生活,把诗歌作为他们关注生活的一个桥梁。 

由读诗——关注——发现——创作,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再一次回到文本。一切的发现才是有理有据的。

表格:“汉斯雅尼什”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秘密吗?

 因为这本书的插画师琳达·沃夫斯格鲁伯当时在慕尼黑和鲁尼科学习了书籍排字和图形设计。那么在这样的诗页中你可以找到排列上的奇妙之处吗?可以美术老师一起,那么我们的阅读会多了更多的“色彩”。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第四步,阅读拓展:有这样的一本书,拓展到其他的书。

汉斯雅尼什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书的创作像是一份礼物,让我成为创造奇迹的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幼童到八旬老翁都喜欢。

 所以老师接下来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系列阅读,“汉斯·雅尼什”作品《有那么一天》《在家里》《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都来读一读……你如何评价呢?细读作品,写下你的评论。

 读完其他作品,再一次回到这本诗集,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次又一次回来,再一次挑战,再一次发现,不断充实,不断丰满自己的阅读。

 雅尼什在一首诗里写道:诗,抬起头,推开窗,吸口气,吐口气,就是一首诗。诗,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在陪伴儿童阅读时,一次一次专注其中,阅读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驻足的地方。专注其中,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

阅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回归。诗人那样细腻的观察,那样神奇的想象,那样饱满的童心,都值得每一个人深深浸染。

阅读过程中,师生最理想的关系是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会让老师和学生互相玉成。


听陈秀娟老师导读《今天我想慢吞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