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一课。先朗读课文,解决了课文后面的学习疑问,我们开始重点段落的研读。
课文中的第13段,描述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只画眉鸟的的欢快姿态,很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课文中仅仅写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里的鸟种类多,数量多,就写到这里,不再继续描写鸟儿了。去除这一段关于画眉鸟的描写,你觉得如何?去除了这一段,读者的感受会有一些怎样的区别呢?”
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一只鸟也没有具体写到,不太好吧。有的说,不写这只画眉鸟,对“鸟的天堂”里的鸟儿长得什么样的就没有印象。确有其道理。
于是,我打了个比方,设置了一个情境,来帮助孩子们了解一下这一段描写在文章中起的“奇妙作用”。
“同学们,现在我们成立一个摄制组,来到了著名景点‘鸟的天堂’,在这里,我们即将拍摄‘鸟的天堂’里关于鸟儿的记录片。我们从整体拍摄了‘鸟的天堂’是一株大而茂盛、生机勃勃的大榕树。从高空拍镜头,各种各样的鸟儿栖息和生活在这里,当一只只鸟扑翅飞起时,鸟儿的身影令人应接不暇。可当我们把镜头对着这只画眉鸟时,画面里仿佛是一个慢镜头,它在枝头张着小嘴,一展歌喉。此时,你能清晰感受到镜头在做什么?”孩子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镜头聚焦了”。是的,我们拉近了“镜头”,调整了焦距,对着这只画眉鸟做了一个“特写”。因为有了这个聚焦式“特写”,画眉鸟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我们能感受到鸟儿们居住在这里的欢快与自在。
有整体概述,也就是大而全的画面,也有局部特写,也就是聚焦一个点,这样的场景或场面,描写得才既完整又清晰。
这种表达方式,有整体也有局部,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对其中一处进行“特写”,也就是具体的细节描写,犹如“镜头拉近”般的描写,我们一起将其命名为“镜头聚焦式”表达方法。突出特点,就是这种写法的重要作用,也是它的重要特征。
因而,这一段关于画眉鸟的“镜头聚焦式”描写,不可或缺。
了解了这种表达方法,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用一篇“主题丛书”里的文章《黃山云海》,大家来“练练手”,
老师请大家先通读全文,然后再次在默读全文的过程中,找一找在《黄山云海》这篇文章中,作者“镜头聚焦”在何处,哪一段是这样的“镜头聚焦式”写法?
紧扣课文标题,我们得知这篇《黄山云海》的主要对象就是描写黄山上的云海。同学们仔细地浏览课文,在字里行间寻找作者对“黄山云海”的细节描写。很快,同学们就有了发现,在描写“云海中的日出”的这一段里,看出了端倪。这一段作者将“镜头”聚焦于即将在云海里喷薄而出的太阳,衬托出云海汹涌澎湃,无垠壮观。
同学们能够找到文章里“镜头聚焦”之处,感受作者的细腻用心。那么,我们能否试着运用这样一种表达方法,来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是场面呢?
老师带着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先来聊一聊“中心书城”里人们静静地看书的场面,先整体描述阅读的人数之多,再写一写大家是怎样看书的?“镜头”拉近一下,可以对其中的一位读者做一个“特写”,这便是“镜头聚焦式”写法的运用。
由感知(模拟一个“拍摄组”),到体验(《黄山云海》一文的学习),再到实践(自己动笔运用这种表达方法写一写),这便是这一堂语文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这种表达方法可用于很多场面或场景的描写。瞧好了吧,且看孩子们笔下,“镜头下”,都聚焦了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