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2016-09-12 20:25:15)
标签:

教育

校园

文化

分类: 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专题为自然景观的第一篇课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按照朝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具体形象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天下奇观景象。《天下第一潮》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慧眼观天下》 主题中天地之美专题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钱塘江大潮雄壮奇特的景象、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文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教师要创设好情境,引领学生结合文本发挥想象,感知大潮的雄伟、壮观和奇特。《天下第一潮》是深化学习《观潮》一课很好的辅助文本,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诗词引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展示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段:本段有三句话,逐句推进,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汹涌。

指导方式如下:

一个大组读第一句,然后加进来一个大组,两个大组一起读第二句;再加进来一个大组,三个大组一起读第三句。由此,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声音越来越响,雄伟壮观的气势。此处教学效果理想。

   

四、比较阅读

    1.阅读《天下第一潮》,了解文章大意。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3、小组代表展示研读成果

     (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阅读”的概念,但这两篇文章在阅读层面,较容易找到内容、写法、细节上的异同点。在找“不同点”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头脑风暴”的形式,脑力碰撞,学生一共找出二者六处不同的地方。)

      4、图文结合阅读:阅读《观潮》课后资料袋,联系《天下第一潮》相对应的内容,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特点的原因。

 

五、补充讲解,查漏补缺

  1)理解“人声鼎沸”:布置学生观察家里烧开水时的情形,聆听水的沸腾声。

  2)“观潮”与“天下奇观”里的“观”字的不同含义。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横卧、横贯江面

  

六、读写拓展:

        在学习《天下第一潮》时,师生都留意到这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用拟声词写出了潮来前的水波不兴、潮来时的滚滚波涛、潮来后的呼啸倾泻。尽管《观潮》一课也写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声音,但《天下第一潮》中这些“咝沙沙沙”、“嘿哈哈哈”、“哗啦啦啦”、“咔咣咣咣”等形象的拟声词的运用,更加鲜明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涌动的磅礴气势,也增加了读者的身临其境感。

        拟声词用得好,也可以成就一篇很生动的文章。

        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在哪些场景里,可以聆听到丰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声音的盛宴,来写一篇独特的文章。同学们有的提到了音乐会,或是钢琴声,有的提到了锅碗瓢盆的烹炒进行曲的声音,有的说到过年时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响,有的提到爸爸忽高忽低的呼噜声,还有的同学说起刚刚过境的台风“妮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我们现场模拟了一下这些声音,带着体验或是亲身经历,用拟声词来写一写这些场景,声音可以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顺序皆可。

        那些大大小小的拟声词,是同学们的真切感受和细腻表达。交上来的作文,很有画面感。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四年级上册:《观潮》与《天下第一潮》的比较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