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隶书如何写出高古飘逸之气?这位书家的全国展作品给出答案

(2025-07-03 11:30:11)
标签:

收藏

图片

文化

育儿

杂谈

书法艺术的领域中,隶书以其独特的韵味备受关注。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认为,一幅优秀的隶书作品不仅需要具备高古之气,更要融入飘逸之感。那么,如何创作出兼具这两种特质的隶书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一幅成功入展的隶书作品给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其独特的风格在展览期间收获众多赞誉,吸引无数书法爱好者驻足品味。隶书如何写出高古飘逸之气?这位书家的全国展作品给出答案


全国书法大赛入展作品

一、入展隶书作品的魅力:高古与飘逸兼具

站在这幅入展隶书作品前,许多观赏者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它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高雅别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源于作品中高古与飘逸两种气质的完美融合。高古之气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而飘逸之气则打破了隶书易显死板的刻板印象,为作品注入灵动的生命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取法多元:隶书创作的根基

想要创作出优秀的隶书作品,取法古代经典碑刻是必经之路。古人的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笔法、结字等技巧,只有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方法,才能在日后的创作中得心应手。这幅入展的隶书作品在取法上极为多元,不仅借鉴了秦代隶书的古朴、两汉隶书的雄浑,还巧妙融入大小篆书的特征。这也给广大书法学习者一个重要启示:学习隶书不能局限于一家一派,而应广泛涉猎、兼收并蓄,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取法,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作语言。隶书如何写出高古飘逸之气?这位书家的全国展作品给出答案


 

郭源隶书作品《慎独》

三、高古与飘逸之气的生成密码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中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书法学习中取法的重要性。想要获得高古之气,就必须向更早时期的古人书法看齐,深入钻研古代经典。从这幅入展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古代书法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这正是作品高古之气的根源所在。

而飘逸之气的塑造,则需要借鉴历代具有飘逸风格的书法作品。例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等,它们灵动洒脱的风格,为隶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吸收,将飘逸元素融入隶书创作中,再与高古之气相结合,便能创作出兼具两种气质的佳作。

四、融合创作:当代隶书的创新之路

在当代书法大赛中,许多入展作品都采用了融合创作的方式。所谓融合创作,就是打破书体界限,将不同书体的特点相互融合。以隶书创作为例,为了增强作品的高古气息,常采用篆隶融合的方法;也有书法家尝试将隶书与行草书融合,为作品增添灵动变化。前书协主席张海就是隶书与行草书融合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幅入展的隶书作品同样采用了篆隶融合的创作手法,将篆书的线条质感与隶书的结构特点相结合,使作品古意盎然。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在深入理解不同书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风格。隶书如何写出高古飘逸之气?这位书家的全国展作品给出答案


 何昌贵隶书《过耶溪》

五、争议与思考:隶书创作的多元视角

尽管这幅入展作品收获了众多好评,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书法爱好者认为,隶书应当保持其端庄秀美的传统风格,将其与其他书体融合是对隶书的 “异化”,甚至指责这种创作方式是 “丑书”。也有人质疑融合创作的合理性,认为隶书作为正书,不应与行草书融合,毕竟古人并未采用这种创作方式。

然而,艺术的发展本就需要创新与突破。融合创作是当代书法家在传承传统基础上的大胆尝试,它为隶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让隶书这一古老的书体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不同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碰撞,正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对这幅全国书法展入展隶书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领略到了高古与飘逸兼具的艺术魅力,也深入了解了隶书创作中的取法、风格塑造以及融合创新等重要方法。无论对于书法爱好者还是专业创作者来说,这些经验和思考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优秀的隶书作品,推动书法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