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平淡天真的画卷,温文尔雅的气质

标签:
教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我喜爱画画,更喜爱画花,就像小朋友喜爱花儿、蝴蝶一样,每当春天来临,各式各样的花儿绽放,我就神采飞扬,思绪万千,我倾心于自然和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特别是阳光下纤尘未染花儿绽放之时,透着强烈的生命感,纯洁美好的让人心动!
我努力观察和体会自然的形形色色,依赖内心的感动来表达对真实自然的爱,用心营造自然灵动多彩的画面,让画面柔而不媚,让色艳而不俗,自然与梦幻结合,彩墨与装饰融汇,笔下流露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温暖人心的画面,“一花一世界”这阳光下的美丽景色亦是我心中的世界。
——张帆
张帆:湖南邵阳新宁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协会员,长沙市美协会员,长沙画院画家,湖南真卿书画院特聘画家,现为长沙市麓山滨江实验学校高级美术教师。
2018年,作品《爱弥儿的夏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作品《生态浦江-万物昇》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
2017年,作品《半湖清风半湖月系列》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
2017年,作品《蔌蔌清香细》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翰墨青州·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祥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
2016年,作品《秋声万户》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逐梦·威海卫”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中西结合、别开生面
文/萧剑
看张帆的画,犹如观赏一部现代的歌舞剧、灵动、明快且拨人心弦。艺术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张帆酷爱色彩,在创作中对色彩的大量运用和对线条的有效处理,犹如歌舞剧中的置境,风起云涌,忽隐忽现,炫丽而富有张力,这正是她绘画作品中最为显着的艺术语言之一。
在她的笔下,中国画以线和墨为主体格局有了改变,而是以色彩为主,画面上几乎没有了墨和墨勾的线条,而是通过各种色彩浓淡干湿的变化和水、色、粉的冲撞游动,充分展现了国画的笔墨韵味,特别是撞粉撞色的大胆使用更使作品增添了一种富丽、变幻莫测、艳丽而不失沉稳,透出几分“雅妍”的气息。
因此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深浅、厚薄、轻重、虚实等微妙的转换和呼应,同时又把敷色的笔痕和物象结构变化显示给我们,这就使我们可以从那里寻觅出用笔的方向、速度和力度,其作品也就除去了“工板”、“呆滞”之弊病。画面朦胧中透绚烂,温雅中露斑斓,细腻中见绮丽,从而体现出一种“逸气”的高雅。
读张帆的画,感觉她的作品是从内到外用色、用粉、用水渐渐把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这样就少了几分经营和安排,多了几分浪漫和随意,因此更显得灵动、鲜活,让人感叹!其实张帆的画,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画传统技法同西画色彩运用的结果,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美院学习的就是西画的基本功和西画的色彩,在中国人骨子里固有的还是中国传统的精髓,她能在中西结合中走到今天的作品式样,实现了自由的融合,这更加凸现出别样的风情。
挥洒的是画家生命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画家的灵魂的展现,代表着令人向往的智慧。她的画是她内心的真实情感,是情与思的渗透,是艺术形象与生活活力的结合,是一种发自人性本能的纯真与外在形象结合的完美和谐。她的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界原来的固有色,而是抽像的概括和提炼,是节奏、均衡、协调、时空的排列组合,是自由自在把控全局和审美理想的视觉图式。显然这是她得以成功的优势,并将成为她继续努力的依杖。
张帆科班成分,水彩出身,曾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学习,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在水彩画方面、中国人物画方面、颇有成绩,作品入选“纪念《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得湖南省美术作品展铜奖,常有作品参加各类展示活动并获奖及出国展出,迪拜、约翰内斯堡、开普敦、首尔、威尼斯、米兰、台湾、澳门、香港都留下她的艺术足迹并获得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贡献奖。
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在家庭、工作、创作这三副担子上,哪一副都是重担,且缺一不可,她在繁琐的生活中掌控好生活,三个方面作得出色,值得点赞。
色彩是血脉,思想是灵魂,快乐是本源,按她自己的话说是快乐画画没有理由,与其说张帆作品中的逸气是得益于对色彩的把握,倒不如说,那是她快乐画画,意境修炼和对生活感悟的一种自然流露。
站在她的画前,语言已是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