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溢香——邓立辉的工笔花鸟画世界

标签:
教育收藏图片文化杂谈 |
在全国众多的画家群中,有一批沉湎于对传统的研习, 用传统的精神和技法表达他们对当代社会的理解,诠释与表达的艺术才俊。邓立辉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知道中国艺术奇葩——丹青绘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要研习、诠释,发扬光大这门艺术,只有找到其渊源传承,才是弘扬光大之基础,所谓的西学只能是滋补。
邓立辉:1975年生于湖南省沅江市。先后师从石君先生、林凡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湖南省工笔画协会理事,长沙画院院聘画家,益阳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沅江市第八、九届政协常委。
作品《婀娜花枝碧叶长》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展。作品《紫云深处》参加“凯风和鸣”首届全国中青年花鸟画提名展;作品《湘水簪花》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南国晨光》并被瑞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作品《雨霖浮梦》获全国第八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中优秀奖;作品《春到雨林》获全国民族百花奖展览中优秀奖……
2018年12月 作品《憩》特邀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11月 作品《雨霖浮梦》、《婀娜花姿碧叶长》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艺术湖南.美术创作成果展。
2018年11月 作品《碟念花》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文艺群体书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 作品《生生不息》入选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
2018年7月 作品《秋光碟影》参加《美丽中廖——中国名家写生作品展暨三亚市工笔画学会成立》。
2018年4月 作品《玫瑰之恋》、《荷香沁彻秋光淡》、《秋荷》参加“春暖花开”——湖南省女画家花鸟画展。
2018年1月 参加人文潇湘(第三回)——当代益阳籍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少无家学渊源的邓立辉,首先考上了怀化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系,在这里四年寒窗苦读开启了她唯美的艺术之门,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拓展了心中那一扇憧憬未来,感情抒怀的艺术窗扉。
大学毕业后怀揣丹青梦想,她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登上了三尺讲台,希翼通过自己的所学惠及乡里,去打开农家子弟孩子们那一扇扇求知的心窗。
2010年,应该是邓立辉人生的重要支点,她撑竿奋力一跳,完成了她人生华丽的转身;她晋京参加了中国工笔画大师林凡先生在人民大学举办的硕士班学习,拜林凡先生为师,开启了她艺术之舟风生水起,亮丽旖旎的远航。
传统的绘画语言
邓立辉的花鸟画创作在扎实的传统笔墨的轨迹上前行。
首先,她深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神髓。绘画是造型艺术,所画形象(人物、山水、花鸟等)都必须取之于自然。故要师法于造化,以大自然为师,以社会为师,说明艺术来自于现实生活,以其为绘画的生命源泉。“得心源”是指画家自己心灵的作用,是画家的主观世界。
邓立辉来自湖乡,熟悉村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能唤起她由衷的心灵感应,她的工笔花鸟画所有的素材都来自于她熟悉的生活。尽管这样,她也没有忽视对自然世界的顶礼膜拜,每年她所有的节假日、暑假、寒假都用于写生,足迹遍布家乡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山水水、湖泊湿地,还数十次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江西婺源等自然景色独特的地方,采拮风物人情。
邓立辉的绘画用色也是传统的。但也有许多现代构成,还吸取许多西画用色技法,中国画的墨与色的相互运动的方法及其要求,即墨与色两相辉映。
古代先贤的习研了中国绘画用墨用色的辩证道理,对邓立辉深有启发,如何使自己的绘画用色,即有传统的水墨效果,又有现代色彩的缤纷旖旎?对此邓立辉在绘画实践中做了辩证的实验。如《金风忆荷香》和《竹、虫系列》等画作,都是娴熟运用墨色相融,色不碍墨,墨中有色的艺术手法,使画面传统中国画的特征十分突出,水墨效果明显亮丽,作品中见笔见墨,墨色融和为烘托绘画主题起到显著的作用。
幽邃的意境追求
邓立辉一幅幅重彩工笔花鸟画,如同走进一丛丛幽娴雅静的梦境,追求幽邃的意境是邓立辉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
禅意之境。“禅”是梵文,是佛教禅定修行的方法。即指安静而止息杂虑,佛家修行者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绘画作品表现出一种天然浑融,神妙无比的境界,画家只有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千锤百炼,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表现对象,通过纯熟的技法加以自然地揉和渗化。使其浑然一体,水到渠成,方达禅境。邓立辉的工笔花鸟画呈现在我的眼前的就是这一幅幅禅意蒙蒙的怡人境界。
梦幻之美,秀美是中国艺术的一种品格。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八种笔意之一。云:“意欲秀美,笔长尖细,用力筋韧,用墨光洁,望之婀娜如迎风扬柳,丰姿如出水芙蓉,斯为得之。”观邓立辉的画作,仿佛萦绕着淡淡的梦幻之中,若隐若现,秀美雅逸,如《月色》整个画作淡蓝雅致,深邃秀美,盛开在天空中的花朵迎风摇曳,仿佛梦幻一般。有人说幽梦是蓝色的,蓝色是幻想之色,希望之色,多读《月色》这样梦幻般的作品,仿佛人生都在美梦之中,恬静怡然。
空灵的诗意表达
静观邓立辉的画作,总觉得其中氤氲着一缕缕浓郁的诗意,工细之中见精微,传神之处有精神,作者深情描摩的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并不是简单的“应物象形”、“工而无意”,而是通过一朵花一株草一种禽鸟一蓬幽静的描摩刻划,寄托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故园的热爱之情。
作者长期生活在洞庭湖区一个叫漉湖的地方,出门就是一望无边的水和芦苇。芦雁这种禽鸟是家乡再平常不过的鸟类,说它美秀也谈不上,但每每会经常在她的丹青笔底出现,它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只独栖,在湖畔,在芦苇深处,在湿地边上,这或许就是作者借物抒情,以芦雁喻己,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有不飞则已,飞则冲天的凌云之志。这些物象的反复呈现,就是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思考,对宇宙自然的深切关注。
邓立辉懂得花鸟画是现实与浪漫的结合,是主观思想与客观表现的统一。因此,她的画作,特别在强调文思泉涌、诗情勃发,克服工丽、院体画呆板、僵化、画中乏情,艳丽无物的缺陷。
如《雀话梅香》、《春歌》等画作,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隆冬腊月,大雪纷飞,白雪履盖天穹万物,但虬曲挻拔的梅花枝头,两只俏丽的山雀迎风而立,窃窃细语,款款深情,仿佛眼前的冰雪世界冲淡不了她们挚热的深情,寒冷的气氛并不能阻隔她们的千里相约。我不知道这幅图画是否是作者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但肯定在邓立辉敏锐的女性心中,涌动着一泓泓炽热的至爱深情。
如另外一幅佳作《春歌》,同样的体裁,同样的构成,依然是两只山雀嬉戏于浪漫缤纷的春花丛中,相互示爱,互诉衷情,无不展示了作者心中对生活、对家庭、对爱情、对自然的深厚情意。这样的画作所传达的盎然的情愫,使新时期工笔花鸟画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别样的现代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