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死仇人,烧毁全村,这个复仇女神真是帅炸了

标签:
娱乐电影 |
分类: 电影 |
最近,大家都在惋惜,评分9.3的大女主戏《迷雾》烂尾了!
不可否认,自开播以来,《迷雾》便掀起了一阵狂热的崇拜浪潮,从无名小记者,到当红女主播,再到青瓦台发言人,女主高慧兰野心勃勃,一步步向上爬。很多女性表示:真的好喜欢充满欲望的高慧兰,她活出了我想要的生活。
观众对《迷雾》追逐与惋惜告诉了我们一件事,傻白甜的玛丽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观剧需求,展现个人野心、欲望的大女主戏则越来越受到欢迎。
好的大女主作品应该将女性在故事中所处的地位不断拔高,突出其由弱小到强大的成长过程,比如我今天要推荐的这部——
《裁缝》
The Dressmaker
豆瓣评分7.9,影迷的口碑也不错。
该片由肥温(凯特·温丝莱特)主演,她在片中的演技绝对一流,有网友表示:奥斯卡欠肥温一个小金人。
《裁缝》的剧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拉斯·冯·提尔的《狗镇》,两者讲的都是女主在备受小镇人凌辱的情况下,最后一举灭掉小镇的故事。
《裁缝》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镇唐哥达。
童年时被冤枉成谋杀犯被送离故乡的裁缝蒂莉从欧洲归来。
影片开始,深夜,她身穿着Dior-inspired的华服,走进一个荒野小镇,点上一支烟,缓缓地说:“I'm back, bastards."
接着,几个暖色调的航拍镜头和冷色调的女主童年被欺辱的镜头交叉剪辑,基本交代了故事背景。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复仇片,更像是充满了隐喻的悲喜剧。
喜在场景人物和剧情时时透着古怪的幽默气质,悲在人与人的良善尽失,城市以冷漠杀人,但乡村小镇流言可畏,杀人无形。
衣锦还乡,回到小镇的第一次正式亮相,蒂莉是来“搅局”的。
在与另一个镇子的一场橄榄球赛中,她穿着华丽、暴露,她的出现让球员们的注意力完全分散,男人们甚至停下奔跑去看她这个尤物。
于是在比赛中,出现一系列误伤自己人、传错球以及相互之间连贯带爬的有趣事件。
蒂莉登场时,影片从男性视角展现她的个人魅力
我最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女主会像《杀死比尔》中乌玛·瑟曼那样展开复仇,但蒂莉并没有。
因为,她的此番归来只是想知道自己当年被驱除的真相,从没想过要复仇,也没有完整的复仇计划。
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格特想要钓金龟婿,为此她不得不求助蒂莉做一身礼服参加舞会,蒂莉随即问了她当年的事儿。
格特好不愧疚地告诉她,是自己让那群欺负她的男孩找到蒂莉的,毕竟你挨揍总好过我挨揍。
那么,为什么全镇的人当年都喜欢欺凌蒂莉?因为她是私生女。
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蒂莉对每一个村民都释放了充分的善意,包括格特。经过她的妙手,格特成为了舞会皇后 ,顺利钓上金龟婿。
放一张对比图,感受一下蒂莉的魔力:变身前的村姑和舞会上的皇后。
这样的蜕变,惊艳了小镇。镇上其他女人纷纷来找蒂莉定制衣服。
蒂莉正是通过这些人一步步寻找到了线索,越来越接近真相。
很快,蒂莉成为镇上不可或缺的人。就算村民讨厌她,对她心存戒备,还是没办法驱逐她,甚至需要请她来帮忙装点自己。
蒂莉让整个小镇变成摩登时尚的秀场,男人秒变绅士,女人们则都成了名媛贵妇。
然而,那些表面有求于她一脸谄媚的人,背后却在污蔑她。虽然蒂莉用美丽的衣服遮住了小镇女人们面貌和身材的缺陷,但是永远也遮盖不住她们丑陋的心。
精美华服和肮脏污蔑的对比,强烈鲜明
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蒂莉与足球运动员泰迪一见钟情(继《朗读者》之后,“肥温” 再次与小鲜肉上演“忘年恋”),如果蒂莉能与之结婚生子,淡忘那些流言伤害,看起来似乎是一个happy endding。
结果,剧情急转直下,泰迪为了让蒂莉相信自己不是受诅咒的灾星,跳下本以为堆满谷子的仓库,意外身亡。
爱情没有了,亲情也不见了。她的母亲茉莉也倒在街上再也没醒来。
连番而至的打击下,蒂莉也渐渐得知当年被冤枉的真相,看清楚了小镇人根深蒂固的恶意。
原来,因为莫莉没有丈夫,蒂莉没有父亲,蒂莉童年备受欺凌。有一次镇长的儿子本来是想用头撞蒂莉,但蒂莉躲开了,自己撞墙上死掉了。
镇长儿子的死,被小镇人们指控为蒂莉的谋杀,于是,蒂莉遭到了驱逐。
而她的母亲莫莉只能忍受着大家的唾弃,靠装疯度日。
小镇中的每个人却都把斤斤计较、相互指责、忘恩负义、肮脏善妒这些人性之恶演绎到了极致。
在这么多漫长的讽刺铺垫后,蒂莉觉醒了,复仇,终于开始。
蒂莉把当年该的事情一件件揭开,该受惩罚的人都逃脱不了,恶毒的老师被送走,隐瞒妻子的丈夫被杀,奸邪医生溺水......
为了复仇,在戏剧节比赛上,蒂莉帮助竞争对手做戏剧服装,让本镇的女人们输得一塌糊涂。
影片结尾,趁着全镇人还未在戏剧节的狂欢会上归来,蒂莉铺上红毯引向小镇,让整个镇子燃烧于火海。
整部电影看下来,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裁缝并没有借助任何暴力手段,而用精湛的手艺来做自己寻找真相和复仇的武器。
童年受尽欺辱,如今,让你们嫉妒我、承认我、仰仗我、依靠我,而后,游戏规则由我来定。
世界比我们想像的美好,但也比我们想像的更加丑恶。
前文说,片中有很多充满隐喻的场景。
比如枯树,暗示着这个小镇的根基早已腐烂,也象征着人心的败坏。
从童年到现在永不见花叶的枯枝
比如影片中各种畸形的人物。
内心丑恶的医生老头,奇怪的佝偻病,必须要有人挡着才能停下来。
四处风流的镇长和洁癖、精神失常的镇长夫人。
异装癖的警长,像极了《丹麦女孩》里的小雀斑,在自己独处时便会穿着裙子。每次看到蒂莉的衣料,更是爱不释手。
影片中,蒂莉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消灭了这个道德败坏的小镇。
除了《裁缝》里的蒂莉,银幕上取得突破的女性形象其实还有很多,但不局限复仇这一单一元素,而是赋予了更多的女性主义意识。
香坦·阿克曼的《让娜·迪尔曼》中的单亲母亲形象,《乱世佳人》冲破禁忌叛逆的斯嘉丽,以及被誉为女性主义礼赞的《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与路易斯。
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的《末路狂花》,罗杰·艾伯特曾这样评价它:“它在各个年龄层的女性观众中间有强烈共鸣,足见挑战社会权威的经典作品有很大市场的,只不过这一次,挑战者换成了女性。”
即便现在看《末路狂花》这部影片,两位大女主驾着那辆66年的绿色雷鸟狂奔在公路上的场景,依然能让无数女性的心受到冲击。
在《末路狂花》的片尾,伴随着主题曲《Part of me, part of you》热情奔放、轻快激昂的旋律,“无论我们驶向何方,无论经历何种艰险,无论时间如何冲刷,此刻的感觉永不改变…………”的歌词,塞尔玛与路易斯驾车飞跃峡谷,像是如梦般的一跃。
这是一段很多观众落泪的情节,但站在女性的角度,不是唏嘘塞尔玛与路易斯的悲剧式死亡结局,而是被她们赴死那一刻脸上的笑容而打动,有欣喜,有释然,有对彼此的感激。
女性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
她们的笑,是对男权社会的蔑视,是女权意识的彻底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