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导语】我们汉民族喜欢造神,又喜欢毁神,一旦造起就要推倒,这是个恶习。中国出不了佛洛依德这样的人物,因为我们不喜欢反思,不喜欢通过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学作品,对现象进行思考。
文/张烨蓉
严歌苓是坚守传统写作阵地的严肃作家,早年从编剧转入写小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小说不断改编成影视剧,她便反过来又忙碌于剧本的创作。其实她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做编剧的,并自称不是很好的编剧。她骨子里反对一位作家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剧本写作上而耽误了小说的创作。即便是有J.K.
侯:我非常喜欢严老师的作品,严老师的经历也很丰富,是否考虑出一本自传?
严:啊,还太早了吧?
侯:我相信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传记,会比你创作的小说更精彩吧?
严:哦,我写小说是很诚实的,但写自传会撒谎。
侯:严老师的作品想象力非常丰富,您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没有考虑过写一些幻想题材的小说,像JK罗琳一样?
严:我不会涉猎这方面的,我的小说都是基于现实生活。
侯:你的作品涉猎范围特别广泛,题材丰富,时间跨度也很长。
严:是的,我很早就参军了,所以踏入社会比较早。一般都认为,男性会对各类题材感兴趣,而女性只对自己内心感兴趣,而我是另类。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参过军,后来在国外生活,所以接触的面比较广,感兴趣的点就比较多。我形容自己是“汉子其内,优雅其表”。其实我的故事来源也有很多,有时候听别人聊天,突然就有一个念头闪现出来。每次有一个新的点子,我都会查阅资料,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日常状态,而且我有狂躁症,不忙活就难受。
侯:对很多作家改行写剧本你怎么看,你会允许自己的作品完全交给市场去改编吗?
严:我觉得,严肃文学作者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像《返老还童》的编剧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这样的优秀作家,其实是被好莱坞给吞噬了。他本来可以写更多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其实,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成功的编剧。对一个作家来说,把自己的小说完全交给市场来改编其实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侯:你平时都看什么电影,看国内的电影吗?
严:我看的严肃电影作品比较多,国内的作品最近看得比较少。
侯:张艺谋拒绝了《床畔》的电影改编,他之前拍的你编剧的《金陵十三钗》,口碑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人认为,张艺谋已经过了巅峰期。对张艺谋的负面评价对你有影响吗?
严:我觉得没必要在意对张艺谋的某些评论。我们汉民族喜欢造神,又喜欢毁神,一旦造起就要推倒,这是个恶习。中国出不了佛洛依德这样的人物,因为我们不喜欢反思,不喜欢通过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学作品,对现象进行思考。
侯:那你关注中国现在的文坛吗,看哪些作家吗?
严:当然关注,看的挺多的,金宇澄的《繁花》、贾平凹的《老生》、余华的《第七天》、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韩少功的《日夜书》等,还有很多。
侯:那么80后年轻的作家你也关注吗?
严:哦,我也看张嘉佳的。
侯:你觉得怎么样?
严:挺好的,有些小文字,很灵动的,挺好。
侯:韩寒呢?
严:看过他很早的几本书。我还看了他的电影,很惊喜,没想到他电影还挺文艺的。没想到他转行做电影也做得这么好。
侯:冯唐的作品最近挺流行的,你看了吗?
严:哦,我还真没有,我有必要恶补一下了。
侯:郭敬明呢?
严:没有看过,听周围的朋友说,郭敬明肯定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一些人的评价也会影响我的判断,如,一位外国的制片人后来跟我说,他不能理解现在的中国人是怎么了,竟然会有人看这种片子。所以,综合这些,我就没看了。
侯:现在国内影视图书市场都是为90后,甚至95后服务的,充斥了青春文学,你怎么看?
严:我怎么看呀,青春文学是全球现象,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也有很多青春文学,如《暮光之城》之类的。要信赖大众的成长,这些年轻人会长大的,喜好也会变化的。作为写作者,我坚持自己就好,自信、自然、诚实,不必迎合市场。
【毒药活动】严歌苓书评或影评活动,奖品是严歌苓签名书,限5个名额。关注毒药微信账号,注册毒药APP,在毒药上发布严歌苓的任意书的书评或影视作品的影评,然后@毒药君。书评或影评不低于1000字。毒药专题编辑会根据影评的质量评选出五名获奖毒友,寄签名书。
【毒药是一款发现、点评、分享电影和图书的便捷工具。可以扫下面二维码下载安装,也可以到苹果和安卓的应用市场下载安装。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毒药加V认证请联系:陈伟杰 chenwj@duyao001.com 毒药@陈伟杰
媒体采访请联系:董波 dongb@duyao001.com 毒药@黑狐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