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

标签:
蒙古北亚中亚静安雕塑公园上海自然博物馆 |
分类: 世界历史 |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天边弯月,银光荡漾,举酒消尽千杯愁,一流水,卷微风。烟笼萧云,几点相思着心头,恍恍中,昨日情浓。梦惊泪濡香云鬓,一袭衣,洗倦容。树绕明月,鸦惊心痕事半休,脉脉语,何时重逢?唯愿此生,起灵无殇。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R1SE《曜》

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国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居住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西汉武帝曾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兵深入漠北,东汉又先后打击北匈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南北匈奴附汉称臣。

匈奴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今蒙古一带、贝加尔湖周边和叶尼塞河上游曾归为唐朝领土。蒙古源自蒙兀室韦,是隋唐以来室韦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落,9世纪中叶,蒙古自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迁徙,10世纪,游牧于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河源地区,当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不相统属的部落,统称鞑靼或阻卜,蒙古只是其中的一部。

公元10-12世纪,蒙古并入契丹人建立的辽版图,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中期曾使蒙古臣服之,与辽金政权往来中,蒙古诛部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出现,以往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让位于一家一户的“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瓦解。

各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12世纪下半叶,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在残酷角逐后,形成孛儿只斤和扎只刺两大部落。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尔(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五雄并存对峙。

1162年,蒙古乞颜部的孛儿只斤·铁木真诞生了,铁木真9岁时,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尔部谋杀,族众离散,铁木真投靠克烈部首领王汗,重新把本部落人户召集起来,并协助金朝打败世仇塔塔尔部,被金人授予“札兀惕忽里”官号,提高了自身的声望和地位。

1202年,铁木真联合王汗战胜乃蛮、蔑儿乞、泰赤乌、塔塔尔等部组成的联军,随着势力壮大,铁木真与王汗的矛盾日益凸显,以致兵戎相见。1206年,铁木真终于完成统一蒙古草原的大业,在斡难河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还颁布了扎撒,作为大蒙古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征服冲破了亚洲各国的疆界,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域,使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产生了巨变,对欧亚各国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灭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花剌子模是突厥人在花剌子模绿洲上建立的国家,先后臣属于中亚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的统治,1215年灭古尔王朝,当蒙古人向西扩张时,花剌子模发展成统治河中地区、阿富汗大部和伊朗高原一部分的大帝国。

1218年,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和花剌子模达成的通商协议,派出450人、500峰骆驼组成的大商队前往花剌子模,但商队被劫,几乎全员遇难,于是在1219年爆发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标志着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第一次蒙古西征。

成吉思汗的战略基本原则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在政治上,争取对方贵族、官吏、首领等代表人物降服,在军事上,针对花剌子模分军防守要点的特点,采用迂回及突袭等战术,逐次占领对方战略要点,从而取得胜利。攻占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干,其国王西逃,因此蒙军便西越高加索,深入俄罗斯,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

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即后来的四大汗国,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1219-1502年,长子术赤)、察合台汗国(1225-1346年,次子察合台)、窝阔台汗国(1251-1309年,三子窝阔台)、伊利汗国(1256-1335年,四子拖雷)。

成吉思汗逝世后,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习俗,由四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继承汗位,但他为免纷争,推举窝阔台继位。

《中国话》

但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仍与忽必烈敌对,忽必烈去世后,海都继续与元成宗交战,直到1301年海都去世。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其余三大汗国仍未元朝的宗藩,实际独立的地位为元廷承认,伊利汗国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册封,颁发汉文印玺。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军攻克元大都,元朝灭亡,元惠宗北逃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1402年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即科尔沁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即喀尔喀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部,明朝称瓦剌。

明朝时期修建了明长城,朱棣先后发动五次亲征,将蒙古势力赶到了大漠边上。1449年,瓦剌部落的也先大举进犯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1550年,以俺答汗为主的鞑靼人大举进攻明朝,发动“庚戌之变”。

1571年,明朝与漠南蒙古右翼达成“隆庆和议”,首领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1624年,蒙古科尔沁部成为后金的藩属。1636年,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并改国号为清,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

1921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角儿无大小》

公元9世纪,波斯的萨曼王朝统治中亚大部分,促进了突厥人的定居化与伊斯兰化,10-13世纪,突厥的喀拉汗王朝、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控制中亚,此后中亚归属于蒙古人的察合台汗国。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中亚文化艺术一度十分繁荣。

1500年,锡尔河北部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了帖木儿王朝的统治。18世纪,中亚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沙俄后来居上,通过俄伊战争击败了波斯。沙俄对中亚的第一个目标是哈萨克的三个汗国,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紧接着是浩罕、希瓦、布哈拉三个汗国,浩罕汗国,是中亚区第一强国,希瓦汗国,也称花剌子模汗国,布哈拉汗国,不久建立布哈拉酋长国。征服三个汗国后,下一步是土库曼斯坦,苏联花了近200年时间,将中亚地区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天边弯月,银光荡漾,举酒消尽千杯愁,一流水,卷微风。烟笼萧云,几点相思着心头,恍恍中,昨日情浓。梦惊泪濡香云鬓,一袭衣,洗倦容。树绕明月,鸦惊心痕事半休,脉脉语,何时重逢?唯愿此生,起灵无殇。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R1SE《曜》
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中间,是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主体民族为喀尔喀蒙古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另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

蒙古高原在古代中国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主要居住匈奴人,匈奴人时常南下骚乱中原,西汉武帝曾派卫青和霍去病率兵深入漠北,东汉又先后打击北匈奴,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南北匈奴附汉称臣。

匈奴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今蒙古一带、贝加尔湖周边和叶尼塞河上游曾归为唐朝领土。蒙古源自蒙兀室韦,是隋唐以来室韦部落联盟中的一个部落,9世纪中叶,蒙古自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向西迁徙,10世纪,游牧于鄂嫩、克鲁伦、土拉三河河源地区,当时蒙古高原上分布着许多不相统属的部落,统称鞑靼或阻卜,蒙古只是其中的一部。

公元10-12世纪,蒙古并入契丹人建立的辽版图,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中期曾使蒙古臣服之,与辽金政权往来中,蒙古诛部接受先进物质文化的影响,铁器使用普及,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私有制度出现,以往传统的氏族集体游牧方式“古列延”让位于一家一户的“阿寅勒”,社会阶级分化加剧,氏族社会瓦解。

各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在大肆攫取财富的同时,还豢养亲兵勇士“那可儿”,以此作为维系权势、攻伐征战的武装力量。12世纪下半叶,各部落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奴隶,相互拼杀,弱肉强食,在残酷角逐后,形成孛儿只斤和扎只刺两大部落。与此同时,整个高原自东向西,塔塔尔(鞑靼)、蒙古、克烈、乃蛮四大集团及北方的蔑儿乞五雄并存对峙。

1162年,蒙古乞颜部的孛儿只斤·铁木真诞生了,铁木真9岁时,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尔部谋杀,族众离散,铁木真投靠克烈部首领王汗,重新把本部落人户召集起来,并协助金朝打败世仇塔塔尔部,被金人授予“札兀惕忽里”官号,提高了自身的声望和地位。

1202年,铁木真联合王汗战胜乃蛮、蔑儿乞、泰赤乌、塔塔尔等部组成的联军,随着势力壮大,铁木真与王汗的矛盾日益凸显,以致兵戎相见。1206年,铁木真终于完成统一蒙古草原的大业,在斡难河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还颁布了扎撒,作为大蒙古国的成文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征服冲破了亚洲各国的疆界,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域,使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产生了巨变,对欧亚各国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8年,灭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花剌子模是突厥人在花剌子模绿洲上建立的国家,先后臣属于中亚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的统治,1215年灭古尔王朝,当蒙古人向西扩张时,花剌子模发展成统治河中地区、阿富汗大部和伊朗高原一部分的大帝国。

1218年,成吉思汗根据蒙古和花剌子模达成的通商协议,派出450人、500峰骆驼组成的大商队前往花剌子模,但商队被劫,几乎全员遇难,于是在1219年爆发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标志着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第一次蒙古西征。

成吉思汗的战略基本原则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在政治上,争取对方贵族、官吏、首领等代表人物降服,在军事上,针对花剌子模分军防守要点的特点,采用迂回及突袭等战术,逐次占领对方战略要点,从而取得胜利。攻占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干,其国王西逃,因此蒙军便西越高加索,深入俄罗斯,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

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即后来的四大汗国,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1219-1502年,长子术赤)、察合台汗国(1225-1346年,次子察合台)、窝阔台汗国(1251-1309年,三子窝阔台)、伊利汗国(1256-1335年,四子拖雷)。

成吉思汗逝世后,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习俗,由四子拖雷监国,本来拖雷应继承汗位,但他为免纷争,推举窝阔台继位。

《中国话》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后窝阔台逝世。

1235-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拔都(术赤次子)任统帅,诸王子贵由(窝阔台汗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从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故被称为长子西征。

1246年,贵由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后不和,而贵由在远征欧洲的归途中病死,拔都无意即位,力挺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因蒙哥集中征服南宋,命皇弟旭烈兀西征中东,史称蒙古第三次西征。

1254年,到达土耳其斯坦,1256年,攻进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今伊拉克),1259年,围攻叙利亚大马士革,旭烈兀后准备进军埃及,但由于蒙哥暴死,埃及军队大败蒙军,才制止了大蒙古国的野心。

因蒙哥汗过世,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尚在与南宋作战,由于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引起蒙古王公贵族不满,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钦察汗国)、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察合台汗国)、六弟旭烈兀(伊利汗国)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

1235-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拔都(术赤次子)任统帅,诸王子贵由(窝阔台汗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从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故被称为长子西征。

1246年,贵由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长子西征后不和,而贵由在远征欧洲的归途中病死,拔都无意即位,力挺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因蒙哥集中征服南宋,命皇弟旭烈兀西征中东,史称蒙古第三次西征。

1254年,到达土耳其斯坦,1256年,攻进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今伊拉克),1259年,围攻叙利亚大马士革,旭烈兀后准备进军埃及,但由于蒙哥暴死,埃及军队大败蒙军,才制止了大蒙古国的野心。

因蒙哥汗过世,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尚在与南宋作战,由于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引起蒙古王公贵族不满,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忽必烈默认了术赤后王别儿哥(钦察汗国)、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及八剌(察合台汗国)、六弟旭烈兀(伊利汗国)对各自封地的合法统治权。

但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仍与忽必烈敌对,忽必烈去世后,海都继续与元成宗交战,直到1301年海都去世。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其余三大汗国仍未元朝的宗藩,实际独立的地位为元廷承认,伊利汗国君主即位仍需元朝皇帝遣使册封,颁发汉文印玺。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率军攻克元大都,元朝灭亡,元惠宗北逃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1402年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分,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即科尔沁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即喀尔喀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部,明朝称瓦剌。

明朝时期修建了明长城,朱棣先后发动五次亲征,将蒙古势力赶到了大漠边上。1449年,瓦剌部落的也先大举进犯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1550年,以俺答汗为主的鞑靼人大举进攻明朝,发动“庚戌之变”。

1571年,明朝与漠南蒙古右翼达成“隆庆和议”,首领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1624年,蒙古科尔沁部成为后金的藩属。1636年,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并改国号为清,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

1921年,第八世哲布尊丹巴重新登上蒙古皇帝的宝座,成立君主立宪政府。

《角儿无大小》
中亚五国,是亚洲的最后一站,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能源方面,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哈萨克斯坦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二,土库曼斯坦素有“中亚科威特”的美誉,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储量世界第四。

影响中亚历史的因素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又因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数千年来都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并存控制。公元前300年匈奴帝国的行程到公元745年突厥的灭亡这一阶段,中亚社会形态实现了从部落制到半部落半封建主义农奴制的变革。

影响中亚历史的因素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又因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数千年来都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并存控制。公元前300年匈奴帝国的行程到公元745年突厥的灭亡这一阶段,中亚社会形态实现了从部落制到半部落半封建主义农奴制的变革。

公元9世纪,波斯的萨曼王朝统治中亚大部分,促进了突厥人的定居化与伊斯兰化,10-13世纪,突厥的喀拉汗王朝、加兹尼王朝、塞尔柱王朝控制中亚,此后中亚归属于蒙古人的察合台汗国。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中亚文化艺术一度十分繁荣。

1500年,锡尔河北部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了帖木儿王朝的统治。18世纪,中亚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沙俄后来居上,通过俄伊战争击败了波斯。沙俄对中亚的第一个目标是哈萨克的三个汗国,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紧接着是浩罕、希瓦、布哈拉三个汗国,浩罕汗国,是中亚区第一强国,希瓦汗国,也称花剌子模汗国,布哈拉汗国,不久建立布哈拉酋长国。征服三个汗国后,下一步是土库曼斯坦,苏联花了近200年时间,将中亚地区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