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想不会辜负
梦想不会辜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4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之咒

(2023-05-01 09:24:16)
标签:

印度

巴基斯坦

南亚历史

大学路

江湾体育场

分类: 上海穷游
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一生充盈着激烈和纯然。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泰戈尔《生如夏花》
千年之咒
我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泰戈尔、泰姬陵、电影《摔跤吧!爸爸》这三个关键词上,泰戈尔却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如此诠释自己的故乡,显然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
千年之咒
印度拥有四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过印度河、恒河流域等多种文明,也出现过印度教、佛教等诸多教派文化,但也长期处于小国林立、互相征伐、异族为王的纷乱时期,有一半的时间被外族不断征服,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主观上不愿意,客观上造就你”的过程。
千年之咒
在三十多场战争中,印度一次次被改变文化、习俗、文字,唯一被沿袭下来的种姓制度,划分阶级与人的高低贵贱,引入轮回概念,教导底层人民逆来顺受,不许反抗,还明确规范了各种姓氏允许从事的行业,与近代的民主制度和人权思想大相径庭,是妨碍社会进步的毒瘤。
千年之咒
当一个人习惯跪着,便早已失去了尊严,尽管没有完备的史官体系、确凿的史实文献,更没有紧凑的代际承续,印度仍步履蹒跚却又坚定不移地从远古走到现在。一个民族可以被侵略,一个国家可以被灭亡,一种制度可以被摧毁,但文明却不会被野蛮压倒。
千年之咒
詹雯婷&张远《千年之恋》
古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涵盖了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家,中国先秦至隋唐时期称之为身毒(Sin do音译),唐朝称天竺,直至玄奘到印度取佛教真经,历时17年,回来后写了《大唐西域记》,并首次将天竺翻译成印度,印度在梵文中有月亮之意,印度又称“月亮之国”,而玄奘西行也被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改编成《西游记》,广为流传。
千年之咒
公元前2300年的帕哈拉文明,是最古老的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原居于今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的古老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为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向西进入欧洲,向东深入欧亚腹地,向南则是西亚和南亚,形成世界性的大规模迁徙浪潮。
千年之咒
雅利安人与印度本土的达罗毗荼人发生战争,印度进入“吠陀时代”,吠陀是启示和知识的意思,不仅带来了种姓制度,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流派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领域。所谓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贱民或达利特,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千年之咒
第一等级婆罗门是僧侣贵族,主教育,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和行政贵族,主政军,负责征收各种赋税,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主商业,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由佣人和工匠组成。种姓制度是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世代相袭,不易更改。
千年之咒
公元前6世纪,据《长阿含经》记载,仅印度北部,就有十六个国家并存,这些国家常年互相征战,列国时期,源于早期吠陀教的婆罗门教逐渐衰落,众多其他学派思潮群起而攻之,沙门运动兴起。
千年之咒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后世尊为释迦摩尼),属刹帝利种姓,因释迦族面临灭族的威胁,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在菩提伽耶毕波罗树下静坐思考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之理,最终达到觉悟,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弟子传有500人,其中著名的十人被称为十大弟子。
千年之咒
佛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即为苦谛,因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无以为乐,即为集谛,如欲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是为灭谛,以求证道果,升华而得达究竟的法门,是为道谛。
千年之咒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今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古希腊)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了印度,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国(十六雄国之一)名叫旃陀罗笈多的青年,击败了马其顿人的部队,之后建立了孔雀王朝。
千年之咒
旃陀罗笈多登基为月护王,建立印度史上首个大一统朝代,孔雀王朝因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完成了印度半岛的统一,而此时佛教兴盛,婆罗门教和佛教综合形成印度教,在多神中以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为主神。
千年之咒
公元前2世纪,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中亚地区游牧民族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建立贵霜帝国。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中转站,汉朝、罗马、安息(今伊朗)并列为当时的欧亚四大强国。
千年之咒
公元320年,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与孔雀王朝创立者同名)采取武力统一北印度,其子超日王将笈多王朝推向鼎盛,这是印度人自己建立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个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大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千年之咒
公元7世纪,笈多王朝被嚈哒人灭了后,嚈哒人又被萨珊波斯突厥所灭,北印度又呈分裂状态,各地诸侯割据,四个较强的王国,结成两个军事集团。606年,坦尼沙国曷利沙伐弹那即位喜增王,号戒日王,途中与高达国北方宿敌结盟,夹击高达国,六年内剿灭诸国,两国合并成戒日帝国。戒日王时期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千年之咒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公元11世纪,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1173年,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1192年,廓尔王朝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击败兆汗人,1206年,留在印度的总督采用苏丹头衔统治。
千年之咒
德里苏丹国共存在320年,是中亚突厥人建立,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四大家族”控制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由于先后五个王朝首都都位于德里,故统称为德里苏丹国。苏丹是君主制的一种形式,是阿拉伯语君王之意。
千年之咒
公元1526年,蒙古帖木儿帝国崩溃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他采用“以印治印”的手法,把印度半岛北部尚未征服的底盘划分给每一个印度的封建主,不久,印度北部基本统一,莫卧儿帝国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千年之咒
《我们的爱》
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称号,意为世界统治者)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他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引发内部纠纷,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而他为纪念其妃泰姬·马哈拉(称号,意为宫廷翘楚)而建的泰姬陵,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千年之咒
泰姬陵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位于距今印度首都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城内,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艺术最完美的瑰宝,享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千年之咒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生生不息。皇妃的本名叫阿姬蔓·芭奴,是来自波斯的少女,美丽聪慧、又多才多艺,14岁那年,遇见了15岁王子·贾汗,让王子顿时难以自拔。
千年之咒
五年后将曼妙佳人娶进王宫,阿姬蔓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心享受了十年,又随他颠沛流离七年,老国王去世后,阿姬蔓的父亲囚禁了王后,·贾汗为夺取王权处决了皇兄,还流放了亲生母亲,后又带着新王后阿姬蔓驰骋疆场。
千年之咒
1631年,在某次南征中,阿姬蔓因产褥热不幸逝世,她的美貌永远定格在39岁,18年婚姻,3年皇后,无尽的专宠,14个孩子,最后存活的只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对于她的死,·贾汗悲痛欲绝,一夜白头。
千年之咒
1631-1653年,22年,一座泰姬陵,耗尽了莫卧儿王国的家底,白色象征他们忠贞的爱情,沙·贾汗终于在一贯的暴烈下文艺了一回,他甚至想要在泰姬陵的对面,为自己建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两座陵墓用石桥相连,寓意两人永不分离。
千年之咒
可惜,他的亲生儿子奥朗则布也是上行下效地进行了一番大义灭亲,成功篡位,并将父亲软禁在八角宫,老国王只能每天通过窗口眺望泰姬陵,临死前的最后一年,他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仍用宝石折射的光来看妻子,沙·贾汗去世后,奥朗则布才放弃成见,将他安葬在泰姬陵内,至此,关于泰姬陵的爱恨情仇算是告一段落。
千年之咒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在印度建立据点,初期只是获得贸易特权,历经多次斗争,英国人取得优势,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步步蚕食各独立印度王公的领土,成了印度的实际统治者。
千年之咒
1857年,对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由封建王公领导,推举末代莫卧儿皇帝为名义上的领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积极参加,暴动迅速扩及印度领土的三分之二。
英国人集中全部力量,严厉镇压,并开始重大调整,取消了东印度公司
千年之咒
英属印度分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和约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都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
千年之咒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1920年,印度国父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改组国大党,多次领导反英斗争,指导方针是非暴力不合作。二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印度穆斯林已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千年之咒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退,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可能维持,1947年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教徒居多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区域归属巴基斯坦,1947814日和15日,印巴分裂也宣告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落下帷幕。
千年之咒
《焚风》
194710月,刚分治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发生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77%人口为穆斯林,但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因此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1949年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
千年之咒
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的矛盾与争端,1965年,印巴再动干戈,1971年,第三次印巴冲突,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动乱局势,利用和苏联联盟,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最终将巴基斯坦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
千年之咒
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南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基本奠定,锡金与我国西藏、尼泊尔、不丹接壤,无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寡民,因殖民时期英国将众多的尼泊尔人、印度人迁徙到锡金,是印度出兵锡金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度认为,英国在南亚所有的遗产都应由自己继承。
千年之咒
印度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印度人从未有统一的自觉和想法,自安天命来源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和无法摆脱的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与孟买现代化的办公楼一墙之隔的是绵延到天际的贫民窟,还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种姓富人和劳苦大众间的割裂感无处不在,这就是印度,一个将生活与神灵和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神奇民族。
千年之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夏
后一篇:波斯的荣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