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歌曲教唱活动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8-01-15 14:24:27)分类: 课题研究 |
“幼儿园大班歌曲教唱活动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工作室
一 、
二、现状分析: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活动对于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新时期和新的教育理念下,已有了新的教育要求。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歌唱活动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得到了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有效的开展歌唱活动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幼儿歌唱的兴趣不高、歌唱的表现力、创造力不足等问题,使歌唱教学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开展歌唱活动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本此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以及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原因是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歌唱经验和歌唱条件的特殊性。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想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当前教师开展大班歌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歌唱活动,发挥歌唱活动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论文主要利用调查表、对我园7名大班音乐教师开展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由于自身音乐水平的欠缺对歌唱教学缺乏热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内容与形式单一,对歌唱教学的价值挖掘的不够深入是导致当前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理论依据:
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
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猪收敛怒容,能使雄狮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四、研究目标:
扭转幼儿歌曲教唱活动中教师反复教唱,幼儿重复跟唱,毫无趣味性可言,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幼儿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不明显,偏离了高效课堂的要求,这种现状,使幼儿歌曲教唱活动实现高效。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教师开展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
行动研究法:相关经验材料的搜集,调查,总结,教学活动实施。
经验总结法:及时书写活动反思,撰写课题论文,报告。
六、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确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经验材料准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教师的教学活动现状
(2)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3年6月
运用以下六步进行音乐活动设计、实施、反思、总结。
以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展开课题实施:
第一步:听音乐进教室、做律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从一开始就要给幼儿以听觉冲击,让幼儿有秩序的跟随音乐进教室,此时可以伴随有手上动作,或是轻轻地跟着音乐节奏走进教室,又或者是和着音乐旋律跳着不同的舞步向教室迈进。待幼儿走到各自座位后,此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做律动,这里以音乐律动为佳,教师可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创编出风格迥异的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也让幼儿领略各民族音乐的特色。
第二步:发声练习
幼儿发声练习是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富有童趣或是有个性的节奏对幼儿进行发声练习,有利于幼儿打开声腔,保障歌唱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发声练习首先可以选择先用断音,再用连贯的声音唱,帮助幼儿自然放松地唱,防止喊唱,此方法在小班比较适用。其次可随情绪的变化练习声音的渐强减弱;练习控制气息,呼吸;模仿动物叫声,如布谷鸟清脆悦耳的叫声,“咕”字声音要集中,短促而轻快,休止准确,句尾长音减弱。最后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练习火车汽笛声,最后的延长音看谁延的最长;练习唇、舌灵活,吐字清楚。
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发声练习
师:森林里的舞会开始了,小动物都来参加了,让我们听听是谁啊?
1
3
呱 呱 呱
幼:青蛙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的叫声吧!(从c调开始,练习到f调即可)
练习几个动物的叫声即可,最后还可以模仿小汽车的号声!
第三步:节奏练习
节奏型的正确与否是幼儿唱好歌曲的关键。因此,幼儿只有将节奏型正确的拍打或是演唱出来,才能保证歌曲演唱正确,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在节奏型的训练中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用“da”来练习拍打节奏;也可以用不同动物或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声来练习不同的节奏型;如:ji、ga、di、wu等。或是运用一些特殊的发音,如:ma、ba、lu、de等 。还可以运用事物练习,不用事物代表不同的音符,当教师指到该事物时,幼儿即可迅速辨别是哪种音符及其所代表的音长,从而迅速的拍打出来。不同的节奏练习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活动效率。
第四步:导入新活动
在歌曲教唱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儿歌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方法众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导入只在激发幼儿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行为保障,是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第五步:新歌教唱活动
幼儿能会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唱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才能将这一目标更好地实现,我们可采用以下步骤将其实现:
步骤一:
教师范唱歌曲,可跟随歌曲伴奏带演唱歌曲或配有好看的舞蹈动作,也可以自弹自唱,还可以播放原唱,步骤一就是要向幼儿呈现出完整且节奏正确的乐曲,让幼儿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步骤二:
1.教师可带领幼儿随歌曲的旋律有节奏的念唱歌词,使幼儿对歌曲的大意进行简单了解,掌握。
2.面向全体幼儿对歌曲进行完整教唱。
3.待完整教唱一到两遍后,教师声音稍大一些,幼儿小声附和着唱,此时幼儿可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好看的动作,边唱边做动作,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音乐能力的开发。
4.师幼互换,幼儿大声唱,教师小声附和唱,体现幼儿主体性。
5.可采用主伴唱的方式,师幼亦可互换角色,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
6.集体演唱,男女分开唱,或者分组演唱等,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歌曲教唱环节
1)对重点部分进行教唱: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对了,应该有4个1、2、1(教师边讲边贴图谱),那你们有没有听清这四个1、2、1的唱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幼儿回答!
师小结:第一个1、2、1的音是越来越高的;
师:那除了这四句歌词以外,你们还听到了哪些歌词?
(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谱)
出示完后请幼儿说出歌曲名称。
2)其余部分教唱: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着图谱,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唱一遍吧!
图谱讲解:
3)再次教唱:
师:既然你们把图谱都看明白了,那我们就跟着钢琴一起看着图谱来唱一遍吧!听听谁唱的最好听。(强调图谱中的小脚印等部分)
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演唱!
师: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幼:开心、高兴、心情好
师: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应该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这首歌,谁会用这样的声音唱?(幼儿尝试)
现在请小朋友站起来,我们试着用跳跃,欢快的声音唱唱!
4)变换方式唱(主、伴唱)
师: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唱了,但我跟你们唱的不一样,你们要坚持把自己的唱下来,不要被老师带走。(教师唱di,幼儿唱歌词)
师小结:你们唱歌词,所以你们是主唱,老师是用di 来给你们伴唱的。
师:那我是从头都为都唱di的吗?
幼:在1、2、1的时候和我们唱的一样。
师:对,在1、2、1的时候,我就不唱di 了。而我再唱di 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好像还藏着一个皮球在跳呢!
(强调幼儿用跳跃、欢快的声音唱歌)
师:试试看,你的肚子里有没有皮球在跳,没有的话表示你要唱的在有弹性一些,不要太用力,我们试试看。
师幼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5)合唱练习: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分成两半,一半小朋友来做主唱,另一半小朋友来做伴唱,老师来做指挥,我们来试试看。
互换交替!
师: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合唱,自己选择你喜欢主唱还是伴唱,分开站,练唱!
步骤三:
正确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感情方式演唱歌曲,从而表达出对不同歌曲的不同感情。
步骤四:
进行歌表演,锻炼幼儿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参与率。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
步骤五:
歌曲创编,根据歌曲内容在其基础上进行创编或仿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第六步:活动结束,听音乐出教室。
方法同听音乐进教室环节。
(3)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对研究的案例及其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出提高幼儿歌曲教唱活动效率的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课题研究资料。
七、课题成果:
教师运用歌曲教唱活动六步教学活动模式,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从幼儿的能力点和兴趣点出发,引导幼儿开展活动,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率和兴奋度,从而提高了歌曲教唱活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