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案例——教孩子撕纸

(2017-10-09 10:22:36)
分类: 教育案例

教孩子学撕纸

(工作室成员         李静

内容提要

美工活动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发展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概念。由于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索欲望,所有我让幼儿在“撕纸”这次活动中,利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自主动手操作,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一幅幅生动的作品,让幼儿在发展动作的基础上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老师,我不想撕了,不弄了,不弄了,真烦人!”小哲小朋友显得特别不耐烦,他一边不顾活动时的秩序,不顾小朋友和老师的情绪,大声的嚷嚷起来,一边把手里的彩纸和书往桌子上胡乱一扔。

  师:“撕坏了是吗?”原来,小哲是我去年所带的乐乐班的一个孩子,很聪明,也很听话。快到圣诞节的时候,作为老师,我特意把撕纸——《圣诞树》,这次活动安排在那天,想给孩子们一个礼物,没想到,刚开始,孩子竟然这么不耐烦。我稍作平息,俯身蹲在他身边,小哲只试了一次,老师的那颗漂亮的圣诞树可是试了三次,到第四次才撕好的。老师呀,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老师撕的,对折过去的中线那边不撕,在另外一边开口的地方才撕呢,而且,别撕得靠近中线,否则就会断开的。

  小哲小朋友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他先是把老师撕的范例拿在手上仔细翻开看了看,再坐回自己的座位,拿起了彩纸。纸张在他的手里不停地翻转,他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捏着纸的边沿,慢慢开始撕,但是在最后收尾撕下去的时候差点没有把握住,快要撕断了,他突然收手。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真棒!只要在圆弧行的地方慢一点,小心一点就行了,再试一次行不行?”“行!”

他非常肯定地回答。

这一小哲的动作特别快,很快就撕完了。可是打开一看,傻眼了,又变成两半了。此时可以想象他的心情,既有意料之外的失望,也有莫名的困惑。

  师:“没关系,只要你记住中心线的对折的那边,不要碰到它,就一定会成功的。”小哲立刻说:“我再来!”这次,他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撕……“我撕出来了!”他兴奋地大喊“太好了!”“我想再撕一颗送给老师!”尝到成功滋味的小哲,心情特别好,还想继续。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操作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技能,绝不是智慧。或者,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做他们愿意并且感兴趣的事,去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去自主地获得智慧的发展。

  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只是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了促进和帮助的作用。当小朋友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作为教师,应该提醒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劳的尝试。当孩子有点进步时,要鼓励孩子再次尝试,巩固和完善这一新技能,老师的行为是再次观察等待。教师要充分利用范例,不仅允许孩子看,还可以拿在手里,拆开研究,给小朋友进行有效的支持。相信成功的经验会增加幼儿在今后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又使他们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达成了。

  总之,教师要把真正的主动权给予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