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户外活动有效组织策略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工作室成员 杨宝花
一、课题的提出:
《指南》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大量的研究表明,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不但有利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展,而 且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发现,农村幼儿园不同程度存在户外活动器械较少,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户外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普遍缺少运动专业的引领,在开展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好教育时机,灵活开发和利用户外活动各种资源,幼儿户外活动水平普遍不高。由此,为了探寻出切合实际的户外活动组织策略,提高幼儿户外活动水平,我提出了“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大班幼儿是指5—6岁的幼儿。
户外活动是指区别于室内,而在户外开展的由教师组织和引导进行的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各方面能力的活动。
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是指教师能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和引导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户外活动,幼儿兴趣度高,身体和心理的机能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
研究我班幼儿户外活动水平发展的现状及教师在组织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解决教师对于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盲目,方法单一,幼儿兴趣不高的问题,探索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组织的有效组织策略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规程》《纲要》《指南》中关于幼儿户外活动的要求和建议。
(2)儿童发展理论也强调,儿童的成长只有在户外活动中才可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户外活动可以突破班级限制,可以突破幼儿园的局限。我国幼儿教育学家陶行知、陈鹤琴先生均都强调大自然、大社会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既生活,学校既社会”的理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内容研究:大班幼儿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方法。
2、目标研究:大班幼儿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应达到的基本的活动的量、序、度。
3、策略研究:大班幼儿户外活动中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策略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
2、通过研究,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关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在户外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技能。
3、通过研究,幼儿对户外活动充满兴趣,能自主有序地参与活动,幼儿的身体和心理机能有较快发展。
七、研究对象和范围:
彬县幼儿园创意班幼儿。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课题研究的时限为一年(2017年3月-2017年12月)。具体划分为: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3月)
1、搜集学习和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写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学习心得。
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17年11月)
1、对班级老师进行幼儿户外活动组织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班级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的困惑与问题,研究班级幼儿户外活动水平的发展现状。
2、在找出和分析开展户外活动重要障碍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实验等多种形式采取相关对策,制定出切合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高效开展。
3、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撰写好活动设计,做好观察记录,记写好活动反思。
4、总结经验,撰写好教育随笔、案例分析、阶段性论文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