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信服的表象 | 周末侃

(2016-05-29 07:59:47)
标签:

杂谈

杨绛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一大波“杨绛语录”迅速扩散,多数号称出自杨绛的《一百岁感言》,惹得人们又去重温“名篇”。还没等人从唏嘘的情绪中缓过来,“一百岁感言”就迅速被证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还说,网上流传的“语录”,有些并不出自杨绛之口,而是衍生出来的。

说起来这是个老坑了,那篇所谓的“一百岁感言”好几年前就在网络疯传。杨绛102岁生日之际,人文社就澄清过,除了开头几句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其余都是东拼西凑,并非什么“百岁感言”。当时还有新闻报道了这则说明。多年后,伪作再出江湖,真相却被尘封在了历史页面上,情何以堪。

前些天读了科学记者John Bohannon的故事。如果非得把读后感浓缩成一句话,我只想说,在挖坑这个领域,中国网友真的不算啥啊。这个牛津毕业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对某些给钱就发稿的期刊不满久矣,没事儿就搞点不靠谱的研究“钓鱼执法”,成功率还很高。去年他以Johannes Bohannon的假名写了篇论文说吃黑巧克力能减肥,骗过了期刊主编,还被媒体争相报道。事后他得意洋洋地写了篇文章说,嘿,我成功骗过了上百万人。

尽管是胡闹,John和伙伴们也玩儿得一丝不苟。他们真的做了对照试验,而且结果确实是“黑巧克力组”体重下降。吊诡吧?其实这是一个科学小诡计:如果拿很小的样本人群去测试很多的指标,你几乎一定能得出“数据上有价值”的结果。巧克力实验只有十几个人参与,样本小到根本不足以得出科学结论。吃巧克力的那组碰巧体重下降了,然而他们胆固醇数据很高这件事我能告诉你么?

你不说,我就不问,我相信你。此种态度若能在私人情感领域全面实践、发扬光大,天下大概再也不会有狗血的言情剧了。恐怕那些个期刊编辑和媒体记者,都没有认真读全文。既然要“钓鱼”,样本容量这个bug,不可能标红加粗吧。

深究起来,这个玩笑之所以开得成,除了期刊编辑、媒体记者没领到敬业福之外,恐怕还因为,它确实伪装得很好,有数据有图表有分析,也都不是伪造的,这还能是个坑?

伪作被奉若至宝传播,煞有介事的科学恶作剧被当作重大发现,听起来真像现代寓言故事。科学越来越普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人们还是很容易陷入迷信。

一个小伎俩,骗过百万人,无非是仗着一堆看起来很美的数据和图表;一篇拼凑的作品,一些衍生的话语被疯传,无非是盗取了“名人”的标签,赶上特定的“时机”,效果更佳。“数据显示”和“名人有云”就像是现代迷信的图腾,许多人一看到它们,就习惯性地膜拜。就像甭管是垃圾袋还是编织袋,只要号称出自Gucci、Fendi或者Prada的设计师之手,就可以自动跻身时尚单品行列,卖多高的价格都是理所应当。“令人信服的表象”事实上未必可靠,却会蒙蔽核心要素,蒙住常识和判断力的双眼。

现代人各怀心事。不敬业的期刊编辑过惯了收收钱发发稿的日子,懒得审核论文的科学性;媒体想夺个眼球,懒得去求证事实;人们不爱读书懒得思考,又想显得自己是个文化人,自然会对短小又看起来很有哲理的“名篇”趋之若鹜。虽然假象无处不在,但套在有限的格局里,人们早就懒得去怀疑。

心甘情愿地跳坑,未必是智识不足,可能仅仅是因为懒,或者话说重些,是怀疑精神懒得醒过来。破除现代迷信说起来也是举手之劳。多追问个细节,就不难发现巧克力减肥试验的样本容量小得完全不科学;动动手指头翻翻新闻翻翻书,就不至于着了鸡汤手的道儿。知识吸收得多,可未必等同于素养足够。不懂得筛选甄别,大概真会学得越多越糊涂。任由基本的怀疑精神长睡不醒,人类的判断力水平估计不会比蒙昧的中世纪好到哪里去。

最后再讲个好玩的事。前阵子,不知道谁闲着没事做,发微博向王健林父子“喊话”,说王家资产2000亿,中国人口14亿,一人给1亿,他家还剩1986亿,造福全国人民,他家还不亏,多好。听起来不赖吧?哈哈,逗你玩儿呢。保持基本的怀疑精神哦。

(文/张静雯)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等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