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如春梦 | 周末侃

(2016-03-27 08:13:32)
标签:

杂谈

三观如同一张白纸的“小白兔”,沦为满嘴纳粹的种族主义者,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先收起你惊讶的下巴。微软开发的聊天机器人Tay和人类聊了不到24小时,就成了这副德性。Tay是一款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少女机器人,能通过与人的交流不断提升理解力。但“她”刚一来到人间,就惨遭语言的“屠戮”,让我充满同情。

强大的人工智能以其意外的沦陷,证明了语言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在这个年代,遗世独立可能只是一种虚幻的姿态。对于个体而言,世界对待他的方式,也许才是世界观的来源。


宛如神明

http://ww1/large/005IrBexjw1f2b3orbcmrj30jg0jbjxr.jpg周末侃" />

忙忙叨叨在中国走了三年穴,负债在身的商人奥利弗·罗斯柴尔德把自己打造成了贵宾。他被描述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资产主要管理人”,受到清华校长的接见。要不是被媒体调查打了脸,估计他还能顶着“显赫”的姓氏,在中国的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混得风生水起。

万万没想到,这家伙原来是个洋版的白玛奥色法王。散养仁波切活跃在朝阳区,“放养”的伪名流漂洋过海,骗过了不少企业、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

这坑真大,但并不难填。媒体扒皮的途径很常规:查阅档案馆资料,向罗斯柴尔德集团代表求证。说起来,这里面没什么大不了的秘密,但奥利弗先生所到之处,愣是没人想起来去做这项功课。

这一系列迷雾般的骗局背后,也许藏着一个名叫“国际化”的幽灵。作为离开校园不久的前学生,我对各个研究机构追求国际化的雄心很有感触。有段时间,大学似乎只有尽可能多地引进国际合作项目、开设纯英文课程,才能显得高大上。但严苛的学术规范、独立严谨的治学精神,才是西方学界最为宝贵的财富,吸纳这些营养,恐怕才能真正和国际接轨吧?

浮光掠影的“国际化”目标,很容易遮住慧眼,让别有用心的个人钻空子,让一个资质平庸的狡诈之徒摇身成“神”。这种浮躁的氛围就像梦境一般一触即碎,但梦醒之前,却正好是骗子的乐园。


无痕

http://ww4/large/005IrBexjw1f2b3pcqd0gj30go0g7aag.jpg周末侃" />

武侠小说里,“踏雪无痕”常被用来形容轻功。苏轼写过两句诗,叫做“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纪大明白点评曰,“深警”。

对被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来说,她的人生遭际也像一场春梦。虽然假“王娜娜”张莹莹的学籍被注销、工作被解聘,9名“相关负责人”受到了处分,但顶替的具体经过外界仍然无从知晓。“相关负责人”究竟做了什么、该负什么责任,也被罩在神秘的城堡里。官方对外宣称,这一切的经办人、张莹莹的舅舅早已去世,“调查线索已断”,犯罪线索未知。

调查线索中断有可能是实情,但篡改户籍信息不可能不留下痕迹。究竟要有多么高明的手段,才能像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一样,在公共机构的档案之间上下其手呢?这中间的猫腻,并不是人们不懂。只是,要揭开陈旧的疤痕,实在需要一点勇气和责任心。

王娜娜事件被揭露以来,公众一直以持续而尖锐的目光,注视着这样一桩关乎个人命运的案例。个体遭遇的不公如何被纠正、创伤如何被抚慰,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必要尺度。透明的信息、确定的真相,大概算是对受害者最基本的补偿吧。

六年前,与王娜娜遭遇相似的罗彩霞恢复身份信息后,一口气办了6张银行卡。她此前从来没办成过卡。别人的日常,对于被“捉弄”的罗彩霞、王娜娜们来说,竟是一种奢侈。这就足以让人喟叹了。


命如黄豆

http://ww3/large/005IrBexjw1f2b3qhvk7zj30dw0dwt93.jpg周末侃" />

3月23日,山西同煤集团同生安平煤业公司的矿井发生事故。采空区强制放顶引起垮落,因此形成的暴风夺走了20个矿工的生命。

去年4月,同煤集团地煤公司姜家湾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采空区积水是事故的原因。

一年时间两起事故,悬在煤炭大省头上的采空阴影浮现无疑。有调查显示,山西的采空区面积,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3%,其中60%为沦陷区,受灾群众约有170万人。

不仅仅是山西,只要有矿的地方,就有采空区那令人不安的魅影。资源过度开采留下的空洞,不仅威胁井下作业的矿工的生命,也侵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居民房屋塌陷、墙壁开裂,水资源流失,环境污染。还有疑似建在采空区之上的房地产、电力项目,也撩拨着公众不安的神经。

“3·23”事故后,一个老矿工向媒体讲述了什么是井下暴风。他把巷道比作吸管,身处其中的矿工就像一粒粒黄豆,“对吸管猛吹一口气,黄豆就会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命如暴风中的黄豆,自然身不由己。每一个采空区之上,都悬置着一个个关乎个体生存的议题。

有个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的小众电影,用沉闷悲伤的手法,哀叹了西部草原退化的窘境。影片开头,满目苍夷的草原上,一群年轻人用打钻机打孔取水。离去之后,一旁的裕固族老爷爷蹒跚着拿起铁锹,一锹一锹填平水坑。他的身影很落寞,像一个孤身战斗的老兵。

采空区的治理没法依赖某个孤胆英雄,或者某项单一的政策。早期粗放式发展带来春梦般的繁华,但资源耗尽之后,贫困的脉络无情地显现出来。精细化的公共安全治理,必须是系统的、全局的,也必须深入体察每一个挣扎在底层的人物的命运。


以一个小故事结尾吧。有个日本高中女生需要在北海道JR石北线旧白泷车站乘车上学。这个车站连年亏损,三年前列车公司就计划关掉它。但为了这个女生,车站被任性保留,还为女生“定制”了“专属线路”。现如今女生高中毕业,车站也完成了使命,悄然谢幕。

好暖,仿佛雪地里的一道光。

(文/张静雯)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