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中取栗,佛头着粪 | 周末侃

(2015-10-18 08:05:46)
标签:

杂谈

http://ww2/large/005IrBexjw1ex4ynpnlmyj30ia0c6q3s.jpg周末侃" TITLE="火中取栗,佛头着粪 周末侃" /> 


最近的娱乐新闻特别好看,倒不是因为新闻本身多么八卦劲爆,而是娱乐圈的那点是非,居然引出了无限广阔的话题外延。

比如黄晓明花了2亿,生生把自己的婚礼办成了一个社会话题,最后党报都忍不住站出来,批评他们铺张浪费、扰乱公共秩序。还有些人更是脑洞奇特,非要把这场婚礼和屠呦呦扯到一起,批评舆论过度关注娱乐明星结婚,冷落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估计屠奶奶都未必知道黄晓明是谁,显然也没参加他的婚礼,却和他同时出现在了标题里,想想真是奇幻。

不过我相信,世上所有的事,都能找到解释。人们怎么生活、如何思考,不过是对现实的模仿。


焚毁索多玛

http://ww2/large/005IrBexjw1ex4ype4zp3j30go0go3zl.jpg周末侃" TITLE="火中取栗,佛头着粪 周末侃" />

考古学家在约旦的塔哈曼地区找到一处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他们相信,这是传说中的索多玛城。在《圣经》里,索多玛城充斥了罪恶与淫乱,以至于耶和华不得不一把火把它烧了。那样一座伦理失守、毫无犯罪感的城,确实真实存在过吗?我情愿相信,那是来自上帝的隐喻,一种极致的反乌托邦构想。

这周快结束的时候,火到令人发指的电视剧《琅琊榜》大结局了。这部剧的精心程度,据说让处女座都震惊了。难得一部良心剧,就这么完结了,总觉得要为此感伤一下,才够有仪式感。

要说《琅琊榜》中的梁国,也是罪行肆虐、正义崩坏。君王暴虐,腐败横生,为了权斗目的甚至可以制造数百无辜死伤的爆炸,至于欺压百姓之类的事,就不用多说了。不知道梁国那些腐朽贵族的心里,是不是也住着一个索多玛?

但伦理和秩序并没有失守,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迷失在崩坏的乱局之中,道义纵使虚弱,也能支撑善者之心。梁国故事的主线,是足智多谋的杰克苏男主角的复仇之路。他通过扶持胸怀正义的贵族王子,雪洗了家族之冤,也收拾好了凌乱凋敝的国家秩序。不得不说,编剧拥有理想主义的情怀,现实纵使堕落残酷,但正义总能战胜邪恶,弊病总能铲除,无论是江湖还是庙堂,只要给予滋养,向善的力量总能茁壮生长。不至于绝望到要一把火烧了一座城,不至于不落得白茫茫一片,就不能救赎。

这也是一个隐喻,一个理想主义的隐喻。


红尘难越

http://ww4/large/005IrBexjw1ex4yq68lnej30hs0hsdg4.jpg周末侃" TITLE="火中取栗,佛头着粪 周末侃" />

逐渐对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那点恩怨是非脱敏的你,不妨看看这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女住持释智定被爆出先后同两名大陆和尚结婚,帮助他们取得香港永久居住权,而且据说,她执掌的寺院,账目也不清不楚。既然由头泛着桃色,接下来的内容大致也不出想象:不守戒律,生活奢靡,有个细节是,她在衣袍之下,穿着的竟然是一对黑色丝袜。最新的消息是,香港入境处已经介入了此事,涉及的罪名是“假结婚”。

真是一个奇葩的故事,一挠便挠到了害死猫的好奇心。它用一个大写的“猎奇”,颠覆着我们虚无缥缈、却又顺理成章的想象。

小时候读过的武侠小说告诉我,佛门是一种飘在云端的存在,无论在江湖还是在庙堂,都有遗世独立的姿态,不轻易涉足纷争,即便不得不卷入,也是以主持公道的身份出现。更绝妙的是,参透生死、教人向善的佛家哲学,给佛门中人也不自觉戴上了光环,仿佛他们不仅仅吃素,还吐纳天地雨露之菁华。

我知道,我们对佛门中人有着太多不符实际的想象,本也是肉身之躯,怎能要求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你看台湾的星云法师,也是深涉世俗,前几天还高调支持洪秀柱呢,别人叫他“政治和尚”,他似乎也一点都不介意。

但这个香港尼姑的故事,毕竟不是单纯的“出世”“入世”争议。利用婚姻获得居留,是精明的世俗之人想出来的捷径,虽说不合法律,但往往收益大于风险。本以为,出家之人多少心怀敬畏,没想到诱惑面前,原来连清规戒律、佛法哲学,也未必能阻止人们行不义之事。谁不是深陷滚滚红尘,谁又能超脱升华?

敬畏之心到哪里去了?靠什么能把它找回来?


无奈的大鼻子

http://ww2/large/005IrBexjw1ex4yqk3do9j30fa09xdgt.jpg周末侃" TITLE="火中取栗,佛头着粪 周末侃" />

从下个月起,校车超载或超速,不论是否出事故,都将构成犯罪。有了刑法修正案九的这条新规,那些疯狂的校车,该会收敛许多吧?孩子的性命安全,从来就没有小事,再怎么保护,也不为过。

可有些保护,带来的结果偏偏是无奈。今年秋天开学之后,湖北省给校车运行设置了严厉的高压线,除了严禁非载客汽车、拼装与报废车接送学生,还把其他一切没有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也挡在了门外。在城里倒还好说,大鼻子校车没覆盖的郊区和农村,那些上学路途遥远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那就配置更多符合标准的校车呗。想出这个解决方案,耗费不了多少脑细胞,然而看看现实的难题,你会发现,从“车”本身入手是徒劳的。校车标准高,运营费用不菲,可很多乡村学校本来就捉襟见肘;乡村学校撤的撤,并的并,学生越来越分散,要让校车接到每一个学生,一辆校车远远不够;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农村道路一般都很狭窄,大鼻子的校车可能通都通不过。

你看,校车这么一根线,能抽出来这么多更纠结、更本质的难题。说到底,如果不挽救凋敝的乡村,在乡村公共生活领域,类似校车这样的困难只会越积越多、愈发严重。

我愿意相信,多数约束与规则都拥有美好的底色,甚至焕发正义的光辉。但若病在骨髓,单只在腠理施针下药,病肯定治不好。美好陷入虚无,正义成了失根的兰花,良善便难以抵达。

(文/张静雯)

微信号:Talkpark
商务合作及投稿邮箱:talkpark@ynet.com
声明: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处、微信号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