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标签:
教育 |
第4课
水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观察并认识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通过模拟实验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能够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科学态度目标
能积极完成模拟实验,尊重事实,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观点与发现。
提升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社会、技术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减少雨水对土地侵蚀的重要性。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教学难点
能对模拟实验结果以及图片资料等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水槽、没有孔的水槽(用于接径流,可以用其他合适的容器代替)、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演示材料:PPT课件,(含介绍实验操作的微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呈现现象,直观导入(预设3分钟)
1.土地表面变成这样形态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提问:降雨能不停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结:大家都猜测土地变成这样的形态可能和降水有关。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水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没有作用,有怎样的作用(板书课题:水的作用)
实验探究,感受侵蚀(预设25分钟)
1.提问:你们认为雨水是如何让土地变成这样的?
2.小组讨论,在纸上画一画自己的想法。
3.讲述:这些现象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但是雨水是不是真的像我们说的那样会影响土地呢?让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研究一下吧!
4.提问:观察这些材料,小组讨论并思考这些问题[出示PPT3]:(1)这些材料分别可以模拟大自然中的什么?
5.学生小组讨论
6.交流实验方法,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可以用文字、画图的方法把实验前、后土地和雨水的变化记录下来。
7.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
9.小结:像刚才实验中我们看到的现象,雨水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流动时,携带走了松散的彩沙与泥土,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形地貌。
三、知识拓展,分析成因(预设10分钟)
1.过渡:降雨形成的流水对土地产生侵蚀,在地表形成许多沟壑和溪流,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2.(出示图片)观察两张图片,试着分析河流对地表的改变。
小组讨论交流,将讨论结果画一画。
3.我们的猜测准确吗?
播放
提供阅读资料,丰富对河流改变地表的认识。
交流:说说河流对改变地表的作用。
6.小结:正像微视频中模拟实验和资料卡中看到的那样,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最终会因为流速变缓而堆积,这就是沉积现象。当河流因泛滥发生改道时,也会形成了新的河流。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水在地表变化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加载中…